3月3日“爱耳日”义诊活动通知
医院公告
阅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爱耳日”专家义诊活动


活动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活动时间:3月3日全天,上午8点-12点,下午2点半-5点半。


活动内容:患者挂“耳病门诊”即可免挂号费。
          现场将有专家为您解答爱耳护耳问题,医院耳科首席专家张官萍教授亦会出诊。


 


相关链接:


    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听力残疾儿童的有效手段。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几个相关法规规范,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


     在人体各种器官中,耳朵是人们最不注意保护的器官;但如果听力不好,却往往会带给患者及其家庭极大的痛苦,生活和工作极其尴尬和烦恼;因为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最重要的门户,人们通过耳朵和眼睛获得了外界70%以上的信息量。


    一、   耳聋会使新生儿失去“听”和“说”的权力,对于儿童来说,听力损失将延误他们的智力发展,及语言的正常发育:新生儿由于刚出生就不能通过耳朵获得外界的信息,导致语言系统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不能建立起来。新生儿应按照三早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才能改变“十聋九哑”的传统社会观念。


    二、   耳聋会使聋儿心理发育不健康; (1)自卑感:具体表现为对耳聋本身和聋人群体的社会地位认识不足。自我认识水平偏低,学习动力不强是造成聋生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2)固执心理:聋生产生固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听觉受损,接受知识和信息量偏少,理解问题的能力偏低造成的。因而造成聋生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3)报复心理:聋生产生报复的原因与他们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有关,也和他们认识片面,容易被激怒等特点有关。这里问题虽然不特别严重,但是它客观上影响了聋生的团结,不利于聋生健康成长。(4)偷盗心理:聋生在对待物品归属的认识上比较正确,但仍存在着不良的心态。产生这些不良心理的原因除耳聋的客观原因外,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的滞后,也是造成聋生心理出现特异现象的原因。很多家长在治疗聋儿的耳病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在对聋儿的教育方面关注不够。特别是在聋儿的语言训练方面不够重视,因而使聋童错失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三、   耳聋使患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极其辛苦和烦恼:由于耳聋,患者常常听不清或听错话;学习吃力,交流困难,工作不顺或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


    四、   耳聋常常伴有耳鸣或重振现象:使患者心情烦躁,脾气暴燥;更有甚者,出现自杀现象。


    五、   耳聋给患者带来生活或就业中的歧视,造成心理自卑感、压力大,做事消沉、退缩,不愿与人交流,形成性格孤僻。


    六、   耳聋让患者失去很多自然界中美妙的声音,不能欣赏音乐。


    七、   耳聋会患者反应迟钝,会使大脑思维缓慢;


    八、   耳聋会影响中枢神经整体平衡的发展;听神经萎缩,听觉愈加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