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广东省肺部肿瘤精准治疗专科联盟(以下简称专科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理事长单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为副理事长单位。据联盟发起人、中山六院胸外科主任廖洪映主任医师介绍,联盟汇聚全省30多家医院,涵盖广东各个地级市、县级市等地方医院,包括胸外科专业、肿瘤内科专业、放射治疗专业等专科。专科联盟以提高肺部肿瘤精准治疗水平为目标,将通过搭建平台、技术帮扶、人才培养,把先进的肺部肿瘤诊疗理念推广到基层,推动分级诊疗,让病患就近得到及时、合理的诊疗。
廖洪映指出,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十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攀升,对患者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过去,肺癌治疗多采取“范围式轰炸”的方式,凭医生经验用药,治疗方案总体大同小异。如今,医学界正在推进基于“个体化”信息(包括疾病状态、基因遗传信息、生活习惯环境等)的“精准医疗”。同时,对于肺癌的治疗越来越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共同协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广东省肺部肿瘤精准治疗专科联盟应运而生。“本联盟成立的初心在于为全省乃至全国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团结各成员单位,促进兄弟单位间的交流,最终达到促进成员单位的学术进步及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他表示,希望能把最新的理念推广到基层,让基层老百姓在不出县市的情况下,得到最好、最合理的治疗。
△中山六院胸外科主任廖洪映主任医师
当天参会的河源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卓星告诉记者,目前基层医院肺癌诊疗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药物可及性和检测平台,但更关键的,还是诊疗理念的转变,医生要有肺癌精准治疗的意识,积极跟进前沿,开展多学科协作。他相信,随着专科联盟启动,与省级专家交流更为便捷,将能有效提升基层医院肺癌诊疗水平。
精准医疗的基础是分子诊断。廖洪映介绍,肺癌已经进入到分子诊断的层面,开展基因检测,对合适的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癌预后。“对于早期肺部肿瘤病人,建议做一个基因筛查,了解他的遗传背景、有无家族遗传性,有利于病人家族的肺癌防控与筛查;晚期病人就更需要了,这关系到病人更适合使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是其他治疗方案。”廖洪映称,目前国内分子诊断的开展已非常普及,但一些基层医院受限于买仪器设备的成本过高,自身无法实现分子诊断。但通过与专科联盟、第三方机构检测平台合作,在医院内推进基因检测分子诊断,得出精准的诊治方向,实现病人的个体化治疗。同时,通过专科联盟,肺部肿瘤领域的新疗法、新药物,也能更快推进到联盟基层医院去。
“我们还会推进肺癌早诊早治入基层。”廖洪映表示,早期肺癌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即能实现治愈,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常规进行薄层低剂量CT检查,并希望更快将肺部肿瘤的预防筛查理念普及到基层。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