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更新,提倡个体化精准防治
媒体报道
阅读:

放疗是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20%-60%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如何帮助患者减少放疗副反应,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良好生活质量,是专家们一直追寻突破的临床难题。

11月12日下午,在穗举办的第八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进行了《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发布会暨第一届盆腔放射性损伤高峰论坛。该版《专家共识》时隔3年再次作了更新,进一步规范了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定义,提倡精准个体化放疗,并在国际上首次以诊疗规范的形式,提出手术治疗的“损伤控制”和“扩大切除”原则,为放射性直肠损伤精准防治提供了指导。

《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仪式。

据介绍,盆腔放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可能导致盆腹腔器官损伤。放射性直肠损伤,尤其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是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经历抗肿瘤治疗后再发的顽疾,甚至是重症,临床诊治难度极大,对患者躯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2018年,在我国放射性肠损伤诊治先驱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已故原副院长王磊教授的推动下,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制定了第一部针对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共识《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推动了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的规范化诊治。

今年4月,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放射性肠损伤诊治专家组对2018版《专家共识》再次进行更新,制定了《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来自全国25家医疗中心的多学科权威专家集思广益,严谨修订,反复研讨进行修订。

2021版《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了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定义,于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疾病的临床分型,倡导“盆腔整体性损伤”概念和“多学科诊治”的重要性,强调精准个体化放疗技术对损伤的重要预防作用;治疗上,提倡根据疾病分型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最新研究更新了既往非手术治疗的推荐等级;在国际上首次以诊疗规范的形式,提出了手术治疗的具体指导原则与操作细节,包括“损伤控制”原则和“扩大切除”原则。其中,由王磊教授首创的“天河术”正是“扩大切除”原则的体现,被2021版《专家共识》引用并推荐,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指导价值,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的规范化诊治水平。

“天河术”。 

【记者】江玲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

编辑 朱斌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11/15/c5939492.html?colID=0&firstColID=6349&appversion=8210&from=weChatMessage&date=MmRlMzViMjYtNzY0Ny00MWM2LWIwNmYtZTk1ZGVhOTQ4YTU0&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