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
会有“夫妻相”。
但有些夫妻,
不仅有“夫妻相”,
还会患上恼人甚至要命的“夫妻病”。
11月8日,
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
近半年来,
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连续收治了两对同患肠癌的夫妻患者。
腹痛检查发现肿块
七旬夫妻接连查出肠癌
今年年初,家住东莞年过七旬的彭姨发现右下腹有一个包块,由于没有疼痛的症状,迟迟未去检查。直到开始腹痛了,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腹部CT扫描发现右下腹盲肠肿块,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经朋友介绍,彭姨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癌门诊就诊,考虑盲肠癌的可能性极大。入院后经过腹部增强CT及肠镜活检病理,明确了盲肠腺癌。
眼看着腹部的包块还在增大,家属的心提了起来,“这么大年纪,能做手术吗?”管床医生侯煜杰安慰道:“只要心肺条件许可,可以做腹腔镜微创手术,能快速康复”。
在麻醉科的全力协助下,结直肠肛门外科二区主任医师康亮团队顺利为其进行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由于彭姨的黏液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需要化疗。肿瘤内科为老人家制定了安全的化疗方案,经过三个月的静脉化疗,患者顺利康复,复查没有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者转移。
然而,彭姨刚刚恢复正常的生活,她的老伴郑伯却出现了便血的症状。这一次,郑伯马上在当地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发现了直肠上段的肿瘤,病理同样是腺癌。家属立刻联系了中山六院,在排除了禁忌后,74岁的郑伯接受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也很快。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早期肿瘤,不需要化疗。虽然还要定期复查,但是却及时摆脱了生命危险。
康亮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通讯员供图
妻子肠癌刚治好
丈夫便查出肠癌
家住广州的姜姨吴伯老两口,同样经历了一番波折。今年3月,70多岁的姜姨在附近医院行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近乎环周的肿物,病理结果提示为腺癌,CT提示肿瘤早期病变,遂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治疗。康亮团队为她行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3个月后来医院复查的时候,姜姨的老伴吴伯却提出,“自己半个月前吃粽子后开始肚子痛,感觉不是消化不良,会不会也是肿瘤导致的原因?”肠镜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居然同样是升结肠肿瘤,也是腺癌。吴伯进一步接受了腹部增强CT的检查,在肝脏S5段发现了直径约2cm的单发转移瘤。
病人和家属难以接受,怎么那么短的时间,就转移了呢,是不是晚期肠癌就没救了呢?管床医生赖思聪解释道,“虽然有肝转移,但是是单发的,可以同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术后坚持化疗和复查,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
解除了心理负担后,康亮和肝胆胰脾外科主任万云乐联手,为吴伯同期做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肝转移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一周就出院了,后续将继续行化疗治疗。
康亮团队查房。通讯员供图
专家:结直肠癌不会传染,
但确实有遗传易感性
短短的半年时间,两对夫妻双双先后患肠癌,是偶然还是必然?康亮表示,目前已经明确,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罹患结直肠癌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一倍,临床上会推荐此类人群提早进行肠镜检查,35岁前要做第一次肠镜,而配偶是否更易患病,目前尚未有定论。
康亮指出,结直肠癌不是传染病,但是生活在相同的环境,同样的饮食习惯,亲密接触的肠道菌群交换,可能导致相似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以及相似的破坏。肠道微生态主要是指肠道菌群及各种代谢产物共同组成的环境,其又与肠道黏膜屏障相互作用,构成了动态平衡的稳态。肠道微生态对营养物质代谢、人体自身免疫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良饮食或不良生活习惯会破坏肠道微环境,当肠道微生态环境长期失调,异常的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诱导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研究员左涛介绍,夫妻长期生活于相同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肠道菌群结构也会显著相似,在此情况下,同患相同肠道疾病的风险也会相应提高。
虽然目前的研究中,夫妻同患肠癌的概率并不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是肠道微生态对肿瘤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康亮提醒,对于年长者或是三代直系亲属患肠癌者,建议定期行肠镜检查,及早将病变扼杀在摇篮中。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信息时报编辑:冼瑞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