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等。而传统治疗方法存在较多弊端,引发的不良反应也会让患者承受较大痛苦和心理负担。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称“中山六院”)两项研究成果登上国际学术期刊,有望改变临床实践,造福广大患者。
首创结直肠癌治疗新方案
10月21日,国际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在线发表了一项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新方案,该治疗方案的研究由中山六院肿瘤中心主任、教授邓艳红牵头开展。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报道的术前使用抗PD-1单克隆抗体单药或联合COX-2抑制剂治疗dMMR/MSI-H的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团队
在该研究中,34位符合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塞来昔布组、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即pCR率分别为88%及65%。
这意味着有88%和65%的患者在接受3个月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在手术切除的样本和所有采样的淋巴结中,已经没有任何肿瘤细胞残留。相比之下,传统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的pCR率仅为9%到25%。
此外,对比传统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9%到38%的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中仅1例患者出现了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且97%的患者达到了主要病理缓解,即手术切除的原发肿瘤样本中残留的肿瘤细胞小于等于10%。
法国圣安东尼医院肿瘤内科教授Thierry André在同期述评中认为:“该治疗策略对于dMMR/MSI直肠癌患者的器官功能保护,以及体力较弱的结肠癌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现肠癌免疫治疗新型标记物
作为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可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然而,患者对治疗方法的反应并不相同,有的患者会对治疗没有反应,甚至产生耐药性。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近日,中山六院骆衍新、禹汇川团队研发的表观遗传学技术CD8+ MeTIL在英国肿瘤免疫治疗学会会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ITC,IF=13.7)发表,致力解决这一难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多学科诊疗团队
肿瘤微环境中的CD8+ 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有巨大影响,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CD8+ T 细胞数量可以预测治疗中肿瘤的免疫应答。而DNA甲基化在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细胞中有所不同,因此有可能成为识别不同细胞的标记物。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成员首先构建了CD8+ T细胞特异的DNA甲基化图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CD8+ MeTIL细胞分类器。CD8+ MeTIL可以定量肿瘤微环境中的CD8+ T细胞,且能与相关技术互补,作为肿瘤微环境的研究领域的一种定量观测工具,为多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多个临床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CD8+ MeTIL能预测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和肿瘤生存结局,表现出了临床转化应用的潜力和前景。目前,研究团队已基于这项研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记者】钟哲 实习生 刘婕桐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 胡华斌 禹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