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尤女士(化名)年纪轻轻血压却一直居高不下,且近半年常觉得上腹隐隐作痛,她当成胃肠炎没放在心上。谁知某天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剧烈腹痛,家人连忙将她送到当地医院急诊,CT结果让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腹部里最粗的血管旁边,居然长了一个5个月胎儿般大(20CM)的肿瘤,甚至还顶住了肠子,导致肠内大量粪便无法排出。
当地医院建议尤女士立即转到广州进行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彭俊生的团队与泌尿外科、手术麻醉科联合诊治,通过一台超高风险的腹膜下巨大肿瘤切除术,让她脱离了病痛。
红圈处为胎儿般大小的肿瘤
顽固高血压伴随腹痛,原是20cm大肿瘤作祟
入院后,彭俊生仔细检查,判断尤女士的腹痛是由肿瘤压迫结直肠所致,于是立刻为她进行了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经过禁食、药物等一系列治疗后,尤女士的腹胀很快便好转,也顺利排出了大便。
在诊疗的过程中,护理团队发现,尤女士年纪轻轻,却有非常顽固的高血压。彭俊生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肿瘤压迫刺激到肾上腺正常组织,导致激素分泌异常;或者肿瘤本身具有异常激素分泌功能所导致的顽固的高血压。
如果此时直接做手术,一旦挤压肿瘤,便可能导致肾上腺素大量释放,血压剧烈波动,甚至可能导致术中发生心肌梗死、脑出血。
于是,在与麻醉团队沟通后,彭俊生决定先为尤女士进行药物治疗,用药物抑制肿瘤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手术风险。3周的药物治疗后,尤女士的血压已经稳定。彭俊生团队便和麻醉科通力合作,为尤女士施行了手术治疗。
尤女士腹中,胎儿般大小的肿瘤像坚硬的石头一般“屹立”在血管旁边。彭俊生将肿瘤一点点地从胰腺、脾脏、结肠的表面剥离,任何一点挤压,都可能让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危及生命。
万幸的是,在麻醉医生的麻醉管理和手术医生的技巧下,尤女士的血压一直保持相对平稳。当分离到肾脏的表面时,彭俊生团队发现,肿瘤已经侵犯了肾脏和肾脏的血管。
为了将肿瘤彻底根治,彭俊生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德娟进行术中手术,合力将肿瘤连同左侧肾脏一同切除,并将肿瘤细胞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也一同进行了清扫。
术后,为了避免血压出现大的波动,彭俊生团队决定将尤女士暂时性转诊至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术后第2天,尤女士便从ICU转回普通病房,开始进行复健;术后3天,便开始下地活动,并且开始少量进食;术后第8天顺利出院。
彭俊生对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解剖
定期体检勿忽视,可疑硬块早就医
此次手术之所以高风险,是因为腹膜后的区域布满大血管、高危脏器,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洪水决堤般的大出血。遇到巨大肿瘤的时候,其手术难度与危险程度不亚于虎口拔牙。
彭俊生提醒:“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腹膜后肿瘤发病隐匿,容易被忽视。“腹膜后肿瘤因为位置深,通常情况下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多于体检时摸到包块或感觉腹部胀满时发现,这时肿物往往已经巨大,难以治疗。
因此,他建议大家,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彩超检查尤为重要,可定期行肝、胆、胰、脾、肾等重要脏器部位的彩超,一旦发现可疑的病变,尽早至可靠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同时,他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食用油炸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适当运动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肥胖,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期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免疫力低下,若发现自己身上摸到有可疑包块,亦无需过分紧张,及时就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