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健康 | 老人反复腹痛一月余找不到原因 竟是两个柿子惹的祸
媒体报道
阅读:

新快报讯 记者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蔡泽荣报道 来自粤东地区 89 岁的阿婆,平时身体硬朗,自行买菜做饭,生活自理,身体条件 " 杠杠的 "。近 1 个多月她却因 " 不明原因小肠梗阻 " 先后在各大三甲医院就诊,辗转多地未能确诊。肠梗阻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肠道肿瘤?保守治疗能不能好?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吴小剑教授接诊了这样一位病人。

4.jpg

两周前,中山六院吴小剑教授门诊来了一位阿婆,因 " 反复腹痛、呕吐 1 月余 " 就诊。阿婆于 1 月多前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腹痛,伴有呕吐胃内容物、胆汁,先后至当地三甲医院、广州某三甲医院就诊,查腹部 CT 均提示 " 上段空肠梗阻,局部肠管水肿,考虑炎症?",由于未能明确肠梗阻病因,均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然而,阿婆的腹痛呕吐症状并未见缓解,之后转至中山六院进一步就诊。住院后,CT 考虑存在上段空肠梗阻,然而肠壁并未发现明显的肿瘤征象,腹部也无肠套叠、肠缺血或肠粘连等表现。阿婆既往也无腹部手术史,平时饮食清淡,按照粤语讲即是 " 食得训得 "。本次发病突然,在多家三甲医院保守治疗了一个多月,病因仍未明确,肠梗阻原因究竟为何?

吴小剑教授提出:阿婆诊断小肠机械性梗阻明确,经保守治疗 1 月余仍未能缓解,具有明确的手术探查指征。于是,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和麻醉科团队的细心术前准备下,医生为阿婆实行了腹腔镜探查手术,术中发现:阿婆空肠可见一大小 6*4cm 的肿物,质地 " 坚如磐石 ",明显堵塞肠腔。取下 " 肿物 " 后,竟发现,导致老人家腹痛 1 个多月的罪魁祸首,是两枚坚硬的 " 粪石 "。事后老人家才回想起来,今年中秋节,曾进食过几个柿子。据老人家回忆,当时几个柿子特别甜,自己由于牙齿脱落,咀嚼困难," 柔软而清甜 " 的柿子是直接 " 囫囵吞柿 ",当时也没当是一回事,想不到成了这次腹痛的 " 凶手 "。目前阿婆已接受了肠道 " 取石 " 手术,术后当天便坐起聊天,术后第一天便进食、下床活动,术后第 4 天顺利出院。

秋冬季节,正是柿子当季,柔软清甜的柿子,却有一种成分让喜爱此水果的朋友不可小视。柿子中有一种化学成分称之为 " 鞣酸 ",又称单宁、单宁酸,是柿子涩味的原因。这种可溶性成分鞣质在胃内与胃酸、果肉蛋白发生作用,形成胶冻样物质。正常情况下,胶冻很快便被排空进入肠道。可如果有胃排空障碍的情况,这种胶冻在胃内便会越积越多,继续汇集食物里的蛋白和纤维素,从而越变越大,越变越硬,最后就形成 " 胃结石 ",并且可以压迫导致溃疡甚至大出血。这种 " 消化道结石 " 常见于胃腔,像本例结石排入小肠导致梗阻的病例,临床较罕见,文献报道也较少,但不应忽视,曾有文献报道结石性小肠梗阻最终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的案例。

吴小剑教授表示,每到吃柿子的季节,都会接诊很多类似的患者,他曾见过直径达 10 余厘米的胃结石,最终不得不切开胃壁取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起到通便的作用,有些食物反而起到促进便秘甚至肠梗阻的作用。柿子、黑枣、山楂、葡萄、李子、野梨、石榴、橘子以及茶叶等都是富含鞣酸类食物,吴小剑教授提醒喜爱柿子的朋友,在进食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因未成熟的柿子鞣酸成分较高,食用时应选用成熟的柿子;

二、柿子皮中鞣酸成分较高,柿子皮应弃去不食;

三、避免空腹进食柿子,同时也应避免与大量牛奶、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同食,避免 " 柿结石 " 的形成;

四、进食柿子,一次量不可过多,建议每次不超过 2 个;

五、由于柿子为 " 难消化 " 食物,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朋友,应尽量少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