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健康 | 老人摔倒公交站旁神志不清 医院护士、社工提供救助“一条龙”
媒体报道
阅读:

新快报讯 记者梁瑜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报道 一位老人摔倒在员村二横路都市广场公交车站旁边,脸上有伤口,双下肢肿到拖鞋都容纳不了,裤子上满是尿渍,神志不是特别清醒。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护士李嘉欣下班路过,她从老人身上的老人卡上得知其姓名、地址等信息。原来老人姓廖,今年已经 72 岁了,是位孤寡老人。

" 孤寡老人,那怎么联系他的家人啊?" 李嘉欣把老人送回家中,发现几乎没有家具,生活环境非常糟糕。" 我很担心他,并且老人家还受伤了,在想办法联系居委会或者他的家人 。"

这时候,李嘉欣发现一病例本,原来老人曾经来中山六院看过病,病历本上的联系人是居委会。经过与居委会联系,得知老人独居,家属不在身边,午饭由社区日托提供,晚饭自己外面买。老人双下肢水肿严重,步态不稳,桌面上有一些降压药、面包、水等,这些物品也是居委提供的。但是老人并不是户籍人口,所以居委会没有责任照看太多。

3.jpg

安置好老人回家后,李嘉欣心里还是十分担忧,之后几天都会抽空给他送去午饭,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她联系医院社工部,希望社工和志愿者能一起为老人多做些事情。经过医院社工的多方了解,终于联系到了老人的家属,在家属陪同前往医院检查身体后,得知其只是单纯的高血压引发脚水肿。医务社工部和家属沟通了老人未来的养老问题,家属决定送老人家前往养老院养老,目前已沟通了养老院,只等待下一步的体检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李嘉欣终于放心了。" 我感觉非常开心,中山六院医务社工部走出医院服务更多人群,医院提供更细致更深入的社区工作,帮助老人解决温饱问题 "。

据了解,为了提供多元社会服务,打造和谐就医环境,搭建爱心奉献平台,2010 年 3 月 5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率先在华南地区成立首个医院志愿服务部门——医务志愿工作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除了推出常规化志愿服务岗位,还开展了 " 中六情 · 善医行 " 健康公益计划、" 乐享空间 " 艺术舒缓等多个特色项目。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区居民,深化和拓展了医务志愿服务的范围和内涵,先后成立了七支特色服务队伍—— " 博士志愿者服务团 "、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共产党员 "7+1" 志愿服务队、" 常在心 "IBD 病友服务队、造口探访志愿服务队、爱心义剪服务队、康复快闪服务队,形成了特色队伍携手特色项目," 医、护、患 " 三位一体,院内、院外共同参与的,符合患者需求和医院发展需要的医院志愿服务模式。

2017 年 11 月,医务志愿工作部更名为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部,2019 年 10 月更名为医务社工部,医院采用 " 自聘社工 + 购买服务 " 的方式开展服务,即自聘社工的同时,积极引进社会慈善资本,由基金会和爱心人士支持,购买医务社工服务,通过多元的途径,引进医务社会专业团队,从部分试点科室入手,逐步推向各科室并辐射全院,主要开展出入院协调、社工查房、个案跟进服务、资源链接、出院转介、出院回访服务,为患者及家属开展各类团体活动,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该院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进一步拓展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