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lus】打倒“黑豹”的结肠癌,广东人高发!
媒体报道
阅读:

漫威电影中的“黑豹”拥有超敏锐的感官,能听到普通人听不到的声音,分辨出几万种气味并准确追踪目标。但在现实中,“黑豹”的扮演者却被一种悄无声息的癌症打败了。美国当地时间8月28日,《黑豹》扮演者查德维克·博斯曼因晚期结肠癌去世,年仅43岁。

查德维克·博斯曼社交平台上最后一条消息转发量破纪录

结直肠癌高发跟饮食有关

如此年轻力壮,为何会被癌症盯上?为何没能及早发现症状进行治疗?“黑豹”的去世给世人留下很多疑问。

事实上,结直肠癌这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尤其是在广东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广东男性发病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超过了胃癌,仅次于肺癌。

癌症专家指出,肠癌本质上是一种“富贵病”,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经济水平越高的地方,肠癌的发病率就越高。数据显示,美国每6个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会得1次肠癌。而这一趋势在中国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越来越明显。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邹鸿志教授指出,饮食结构的“西化”,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的食物,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反复刺激肠道黏膜,久而久之,会导致癌变的发生。而老广虽然素有“饮食清淡”的说法,但饮食过于精细,餐桌上白切鸡、烧鹅、烧鸭等胆固醇多的菜式相当常见,加上素有吃宵夜的习惯等,日常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并不少。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邹鸿志教授

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

幸运的是,从出现异常增生,到发生癌变,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长达10-15年,给人类留了足够的时间去及早发现和进行干预。

有数据显示,早期肠癌术后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5%。但现实情况是,早期肠癌并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现消瘦、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一定是晚期,而我国肠癌患者90%以上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肠癌的发生过程非常漫长

邹鸿志教授指出,早期癌症筛查对于肠癌来说意义重大。美国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跟早期发现癌症密切相关。而目前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平均五年生存率只有30%-40%,跟发现时太晚有很大关系。

从2015年开始,广州针对60岁以上人群启动大肠癌免费初筛活动。这一项活动主要提供免费上门问卷调查以及大便潜血普查,一旦发现两项均为高危阳性,则建议市民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可是有数据显示,上述初筛即便被列入高危,愿意去做肠镜检查的人也只有23%。这一方面跟大众害怕肠镜检查不适感有关,另一方面,大便潜血的假阳性高也令很多人心存侥幸。

粤产“黑科技”瞄准肠癌早筛痛点

“医生叮嘱要定期做肠镜检查,可是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年过六旬的李媛(化名)最近看到热搜新闻就很忐忑,她去年刚做过一次肠镜检查,当时检查出息肉,医生做了清除。“做一次肠镜检查,简直要了我半条命。”李媛说,检查前两天内就要控制进食,然后服用泻药,喝大量的水,不断拉肚子来排清肠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也让她心有余悸。

肠镜检查及镜下病理活检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有没有办法更简单方便发现癌症的征兆呢?记者获悉,邹鸿志教授联合汪建平教授、兰平教授两位消化道疾病权威,研发了一款从粪便DNA检测肠癌的产品,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并上市。邹鸿志教授介绍,这一产品的原理是从粪便中检测肠癌标志物,数据显示,肠癌标志物SDC2甲基化,跟肠镜检查的吻合度高达93.6%。“目前这一产品已经进入200多家三甲医院以及第三方体检机构和电商平台,用户甚至可以自行在家取样,将样本邮寄到公司,4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取相关结果。”

【记者】严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