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这段时间,我时常在想,患者走之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希望和信心。”
——中山六院麻醉科 许德强
以下为中山六院麻醉科许德强医生日记原文:
2020年2月11日
2月11日,我当值夜班。当地医院条件有限,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摧残,我们是那么的无奈和愤慨!那种无奈,是我们尽力救治却无法挽回生命的无奈,那种愤慨,是生命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却又被病毒带走的愤慨。
在武汉的这段时间,我时常在想,患者走之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希望和信心。
12:20 一位男性患者心跳停止,我们的战友、患者的责任护士毕诗敏立即呼叫抢救。大家迅速奔跑过来,各司其职,搬氧气罐、胸外按压…我也双膝跪床进行胸外按压,冒着按断肋骨的风险奋力抢救。
12:50 病人终于恢复心跳了,但是肺炎病毒侵蚀了整个肺部,呼吸系统导致人体极度缺氧,无论我们怎么奋力抢救,心电图再也没有出现起幅。
在下班回来的公交车上,我的战友、当班三线值班医生对我说,他很想找个高山去呐喊。原因我们都明白,那种没能挽救生命的心情会让人感动无比的无助和无奈……
经过这次的抢救事情,我更能体会到给予患者希望和信心是战胜病毒最好的武器。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多做一点点,比如紧握着患者的手,又或者在患者面前多传达一些正面的信息。这些不经意的动作和话语,多少都能够让患者多一些希望和信心,挺过急性发作期。尽管有些患者因原有的基础疾病,导致病危无法挺过急性期,那也是带着希望走的,安然地去天堂。
其实,治愈患者的心灵和治愈患者的身体同样重要。面对确诊患者,我觉得医护人员应该多一些关注。在有限的条件下,给予无限的爱心、细心、耐心、关心、热心,这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初心,尽一个医者所能,不忘初心,患者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心。信心是患者的希望,武汉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编辑:林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