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人流常态化 子宫从“天鹅绒”变“水泥地”
媒体报道
阅读:

信息时报讯(记者 蒋隽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中国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例人工流产,目前人流日趋常态化、年轻化。专家表示,女性对待打胎一定要慎之又慎,这意味着女性将在未来承担着宫腔黏连、子宫壁变薄、生育困难的风险。

“如果没有人流过,宫腔内膜应该像天鹅绒一样的,准备好接受胚胎种植,现在就像水泥地一样了,种子很难在这里扎根发芽。90%的宫腔黏连,都和流产手术有关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梁晓燕表示,反复清宫等操作容易导致女性子宫内膜变薄,严重者致内膜修复障碍,常导致子宫内膜菲薄或宫腔粘连。宫腔粘连者子宫内膜基底层破坏严重,子宫内膜及腺体的再生能力低下,导致内膜再生障碍。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种植窗”时期子宫内膜厚度是反应内膜的增生能力的主要指标,理想的子宫内膜厚度是确保胚胎种植成功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厚度<7 mm者临床妊娠率仅23.1%。目前临床常用的促内膜增殖方案包括增加雌激素剂量、延长雌激素使用时间、联合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枸橼酸西地那非、神经肌肉电刺激、宫腔灌注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但仍有部分患者的子宫内膜对以上治疗无反应。即使宫腔粘连经过宫腔镜下电切修复,术后仍然面临着内膜菲薄、对常规治疗无反应的问题。

梁晓燕透露,她的团队反复实验整理出一套适用于临床的自体骨髓干细胞临床治疗方案,截至目前18名干细胞移植的菲薄子宫内膜患者中,3名患者已生育,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临床研究成果将于近期在国际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