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广州医疗技术突破 自体干细胞移植6名患者成功怀孕
媒体报道
阅读:

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实习生钟爽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

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了解到,该院梁晓燕教授团队有了新的临床治疗突破——数例菲薄子宫内膜患者经治疗,已成功怀孕或分娩,其中的一例患者现已怀上二胎。据了解,这些患者主要通过自体骨髓干细胞宫腔内移植的新技术,而成功受孕。


反复清宫致子宫内膜变薄

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约有800万-1000万例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且呈现出常态化、年轻化和重复流产率高等特点。另外由于二孩政策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忽视避孕医学知识,导致重复流产率居高不下。由此导致诸如盆腔炎症、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不孕等并发症。

梁晓燕说,反复的清宫等宫腔内操作,对于女性最直接的的伤害就是导致子宫内膜变薄,严重者致内膜修复障碍,常导致子宫内膜菲薄或宫腔粘连。

而理想的子宫内膜厚度是确保胚胎种植成功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厚度<7 mm者临床妊娠率仅23.1%。

梁晓燕介绍,目前仍有部分顽固性内膜菲薄患者,对普遍的治疗无反应,难以达到种植需要的厚度。这也不断困扰着患者及临床医生。


6名患者移植干细胞后怀孕

梁晓燕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菲薄子宫内膜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探讨,经过多年的摸索,整理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内膜调理综合性治疗方案。许多患者得到明显改善并成功妊娠。

近期,梁晓燕团队又有新的临床治疗突破:多例菲薄子宫内膜患者,经自体干细胞宫腔内移植,成功妊娠分娩,其中一例现已二胎妊娠中。

梁晓燕介绍,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在特定环境下课分化为某一特定谱系的细胞。在此前的动物实验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子宫迁移,使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潜能,但由于技术限制一直未能应用于临床。

该团队近两年反复实验,研究适用于临床的自体骨髓干细胞临床治疗方案,截至目前,18名干细胞移植的菲薄子宫内膜患者中,除了省内的患者,还有来自沈阳、福州、武汉的,已有6名患者获得了妊娠,3名患者已生育,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临床研究成果将于国际期刊近期发表。


个案:

流产致宫腔粘连 干细胞治疗后终得子

来自辽宁沈阳的廖女士今年34岁,曾流产清宫治疗后,导致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厚度仅4-5mm,曾多次治疗无果,因此无法妊娠。多年的奔波、治疗让其身体、心理无比疲累,但夫妻俩并不放弃。得知中山六院生殖中心团队综合性调理内膜方案后,她前往治疗。

结合廖女士的情况,梁晓燕决定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宫腔内注射新技术,结合人工周期、生长激素等综合性治疗方案,两次宫腔内干细胞注射后内膜厚度达6mm,内膜形态、内膜容受性得到明显改善,移植两个囊胚后单胎妊娠,现已顺利分娩。


知多D:

九成宫腔黏连和流产有关 打胎要慎之又慎

“如果没有人流过,宫腔内膜应该像天鹅绒一样的,准备好接受胚胎种植,现在就像水泥地一样了,种子很难在这里扎根发芽。90%的宫腔黏连,都和流产手术有关系。”梁晓燕表示,对待打胎一定要慎之又慎,这意味着女性将在未来承担着宫腔黏连、子宫壁变薄、生育困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