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中山六院领衔开展我国结直肠肿瘤筛查研究 惠及5万人
媒体报道
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尤其在发达地区。以广州市为例,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相比十年前上升了50%,每天约有7.5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45岁左右成为主要发病人群。目前结直肠肿瘤在广州已攀升至肿瘤发病排名的第二位。而我国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比例约为14%,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约80%)。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结肠癌都是从癌前病变经历十几年发展而来的,大都可以通过筛查来发现并去除这些癌前病变,进而阻断可能的癌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教授表示,“以往的指南中均推荐高危问卷和粪便潜血试验作为初筛方法,肠镜检查作为金标准的筛查方法。但是,问卷的特异性极低 (41%)且耗费大量人力成本,粪便潜血试验的特异性也仅 50%,而肠镜的依从率(<30%)又不高,导致筛查效果有限。因此,亟需建立更为经济有效的人群筛查方法。”8月11日下午,由兰平教授领衔承担的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院将联合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在肠癌筛查领域的优势单位和团队,合作单位包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复旦大学、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等,共同开展全国多中心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研究。

据介绍,该项目将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无创筛查技术、肠镜检查技术等多项高、精、尖技术,目标是大幅提高结直肠肿瘤筛查的灵敏度(肠癌:从64%提升到85%;腺瘤:从41%提升到55%),更新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与干预指南,远期可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在结直肠肿瘤筛查领域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专家告诉记者,“一旦出现腹胀腹痛、便血、长期性贫血、肠梗阻、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等症状时,建议进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风险自测表自测,出现高风险时就需马上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谨防肠癌发生”

据悉,此次项目将惠及5万国人,预计优惠金额可能达8000万元,除1500多万的国拨资金外,余下费用将由项目参与医院、企业支出。项目将分期分次进行筛查工作,在前期全国范围内将有1200个名额可免费享受包括肠镜、粪便基因筛查、血液基因筛查和粪便潜血检查等全部四项检查,其中广州中山医系统将占据500个名额。余下的4.88万人也将分期分次分地区地有序进行筛查工作,初筛费用也为免费。将对已开发的粪便和血液肠癌筛查试剂盒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优化内镜筛查新技术,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人群特色的筛查新方案和高危人群的干预新方案,并完成两个方案的社会经济学分析。最终制定出一部《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干预指南》。

对于自愿参加本次结直肠肿瘤筛查研究的受试者,在筛查过程中,问卷评估和粪便检查均为免费项目。欢迎45岁以上人士踊跃报名参加!有意报名者请编辑短信(姓名、性别、年龄、手机号码),发至18028006220进行预约登记。


(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简文杨、陈钰锋、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