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简文杨
近日,一名83岁的阿婆因直肠脱垂嵌顿在塑料凳中间的孔洞里,无法取下,只能带着板凳一起求医。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护人员近1个小时的努力,才取下了凳子并做了肛门回纳。阿婆留院观察一天后顺利出院。
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柯嘉提醒,老年人盆底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容易发生直肠脱垂。对于已经确诊直肠慢性脱垂的老人,一定要注意生活细节,必要时接受手术复位。
脱肛嵌顿紧急救援
当天晚上8点左右,家住广州广园路附近的阿婆如同以往一样在浴室中坐着洗澡。她坐的是中间带孔洞的塑料凳,孔洞直径约3厘米。待阿婆洗完澡准备起身,才发现“肠子”脱落在小板凳里刚好卡住,疼痛感也开始加重。
这可吓坏了阿婆和家人,赶紧叫来消防队员帮忙。在把凳子四个腿锯掉之后,阿婆的“肠子”肿胀加重,已经紧紧套在凳子里。附近医院也表示无法处理,将患者转送到了中山六院。
晚上10点20分左右,中山六院急诊科陈玉昆主治医师接到转院来的阿婆,做了初步检查后,立即请来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柯嘉作进一步会诊。经判断,阿婆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久坐导致腹压增高,直肠逐渐脱垂了出来并滑落到凳子中间的孔洞里,而且由于重力的作用,脱垂的部分就像注水的气球一样,越来越胀,无法回纳。
在检查中,柯嘉发现阿婆嵌顿的组织虽已水肿非常严重,但血供尚可,还可争取保守治疗的机会。
柯嘉尝试多方位手法,采用药物湿敷嵌顿的直肠组织,并请技术人员想办法切开塑料凳。幸而,在药物的作用下,嵌顿直肠略有消肿,柯嘉一边温言宽慰高度紧张的阿婆,一边用温柔的手法将直肠慢慢推回去,终于成功将与阿婆“亲密接触”了近3个小时的椅子分离!
随后,柯嘉仔细检查了推送回的直肠,没有发现明显出血及坏死,阿婆避免了急诊手术,在急诊室留观一天后顺利出院。
严重脱垂建议手术
柯嘉表示,直肠脱垂的患者病史较长,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松弛,需用手帮助回复,并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行走或站立时也可脱出,且不易回复,甚至长期脱垂。脱垂肛管长时间外置可能发生水肿、出血、溃疡、感染、绞窄甚至坏死,部分严重的病人会伴有大便失禁。
对于直肠脱垂较严重的患者,建议手术复位。临床上,选择性经肛部分直肠切除吻合术通过自然腔道对脱垂的直肠进行局部切除,重新吻合固定,手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副作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