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逐年升高,尤其在广州和深圳等大中城市,结直肠癌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如何防治肠癌也日益备受关注。
5月17日下午,深圳市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汪建平教授胃肠肛门专科团队签约仪式隆重举行,这意味着又一家国内顶尖的胃肠外科专业团队正式落户深圳。据悉,双方将在胃肠肿瘤精准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炎症性肠病的转化医学研究、盆底良性疾病和放射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开展医、教、研全方位的合作,尤其要引入该团队新研发可筛查肠癌的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在深圳开展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降低深圳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康亮介绍,在沿海大中型城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大与饮食习惯的不健康,结直肠发病率不断上升。虽然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且日益与国际接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仅为10%-15%,远低于美国的40%,加上我国地域差异较大,规范化诊疗仍需进一步推行。
要早期发现并确诊肠癌,需做肠镜检查,但肠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调查显示,有愿意做肠镜筛查的人群并不多,不利于肠癌的预防。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团队去年研发了适合中国人群肠癌筛查的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肿瘤标志物,来判断受检者是否可能患有大肠癌,而且检测准确率与肠镜检查相当。
此次深圳市人民医院引进的胃肠肛门专科团队学科带头人为汪建平教授,他是中山大学前任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致力于普通外科的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30余年,在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性疾病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结直肠癌根治、低位直肠癌保肛、TME及自主神经保护的临床应用研究及结直肠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是推动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对低位直肠癌保功能研究还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康亮表示,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肠癌的治疗理念有了很大改变,从传统的手术进入到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也就是“精准治疗”时代,包括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根据对肿瘤的分期不同、不同部位、不同病理信息和分子水平、不同基因分型,以及患者个人背景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
据介绍,未来5年,双方将在临床、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尤其是在胃肠肿瘤的规范性治疗、精准治疗、早期筛查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汪建平教授将携团队5位核心成员进行全力帮扶和提升,并利用广深地缘相近的优势,每周都能安排教授和团队骨干来深圳参加查房、病例讨论和手术,把团队研发肠癌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也带入深圳,在深圳开展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和精准治疗,让市民不出深圳就能享受到世界高水平的胃肠、肛门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
【记者】向雨航
【通讯员】林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