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副教授 练磊
新闻背景
“‘肠系膜’是人体的器官,‘肠系膜学’应该是一个专门的医学研究领域。”此则刊登在去年11月《柳叶刀·胃肠与肝脏病学》杂志上、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医院教授卡尔文·科菲的研究成果,一经发表立马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颠覆了人们对肠系膜先前的医学认知。据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1月4日报道,人体第79个器官——“肠系膜”的发现促使全世界医科学生使用的教材《格雷解剖学》得到修订。本报在此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练磊副教授为大家解析肠系膜的新医学秘密。
解密1 怎么就成了“新器官”?
“其实,肠系膜是悬吊、固定肠管的腹膜的一部分。它主要的组织成份包括表面的间皮组织、结缔组织网、以及脂肪细胞。”加尔文·科菲教授的文章指出,肠系膜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把小肠固定在后腹壁,防止在站立时掉入盆腔,维持结肠回旋的形态,还可能与肠管蠕动密切相关。
练磊介绍,“一般情况下,拥有独立的结构组成和独特的生命机能的结构单位才被称为器官,如心脏是一个负责供血的由肌肉构成的器官。人类早在几百年前就知道这个新近被分类的器官——所谓的‘肠系膜’,但过去人们认为连接肠道和腹部的肠系膜只是由多个单独部分组成的碎片结构。而加尔文·科菲教授却指出,他们已经证实肠系膜根本不是组合结构也不复杂,而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近似扇形的器官。”
解密2 “新器官”有什么用?
练磊告诉记者,肠系膜病变容易殃及“邻居”。“对肠系膜正常形态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对肠系膜异常的识别,而且促进肠系膜异常(位置和性质)和疾病之间的研究。肠系膜和相邻器官之间的多级连续性提供了保持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但也提供了疾病传播的途径。”不过,练磊表示,肠系膜病变发病率比较罕见,现在医学界仍未无法证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法与其病变有直接关系。
解密3 “新器官”病变该怎么办?
练磊认为,由于肠系膜的解剖学不透彻,手术是改变它的唯一手段。肠系膜的手术操作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外科医生发现,切除完整的直肠系膜包裹有利于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肠系膜策略治疗的疾病正逐渐增加。
手术可以更加系统化、标准化。例如,此前由于克罗恩病肠系膜分离的相关危险(如广泛的出血),关于肠系膜应包括在克罗恩病手术中切除的建议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所以克罗恩病手术切除后再次手术率仍高达40%。然而,数据表明,如果切除是基于肠系膜策略的指导,可显著地缩小切缘和降低再手术率。
相关链接
几种常见的肠系膜疾病
练磊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肠系膜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肠系膜异常(肠系膜病)两大类。
一、原发性肠系膜病
原发性肠系膜病来源于肠系膜本身,由于其固有特性产生。包括肠系膜扭转、肠系膜旋转不良、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硬化性肠系膜炎(包括有多种亚型)和肠系膜囊肿。
肠系膜旋转不良
如果肠系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异常旋转,就会导致肠系膜附着不全,从而导致成人肠系膜结构异常。相反,肠管和肠系膜单独悬挂在血管蒂上,肠系膜如果在这些连接点周围旋转,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肠系膜旋转不良是出生后第一年由于腹部疾病导致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与肠系膜缺陷相关的内疝
肠系膜缺陷或间隙可以作为小肠疝的疝口,这种疾病可能出现在术后(如肠切除术后),或先天的(例如,由于肠系膜闭锁)。肠道切除后,如果狭窄以及发生疝的风险高,则应闭合肠系膜缺口。
血管性肠系膜病
包括肠系膜上动脉的急性闭塞和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栓形成。肠系膜血管的主要是肠系膜上、下动脉和静脉。血管性肠系膜病是灾难性的,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小肠的快速和广泛的坏死。而肠系膜上动脉的闭塞可因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导致。
二、继发性肠系膜病
继发性肠系膜病是外源性的,可因疾病进展的直接(如接触)或系统性扩散而发生。包括肠道恶性肿瘤或炎症导致的肠系膜受累(即憩室病)。
肠道恶性肿瘤
肠系膜和肠管之间的淋巴连接提供了疾病传播的途径。通过淋巴管扩散到肠系膜淋巴结是肠道肿瘤全身扩散的重要机制。此外,肠道肿瘤可能侵犯或穿透相邻或附近的肠系膜。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经典观点认为它是一种肠道疾病,并可继发肠系膜异常。然而,一些发现表明间充质异常可以从肠系膜进展到下方的肠管,在这种情况下,克罗恩病可能是原发性肠系膜病变。肠系膜的引入有助于解释克罗恩病的透壁样外观以及造成该疾病的间充质细胞的起源。
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代谢综合征
肠系膜的临床相关性不仅仅局限于腹部疾病。它是内脏肥胖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可以调节C-反应蛋白的全身浓度。全身性C-反应蛋白失调在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延伸
日常确诊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练磊解释,“肠系膜的诊断旨在通过非侵入性或微创手段识别和评估(或分期)肠系膜异常。然而,肠系膜在解剖学上知之甚少,目前只能通过影像学或外科手段来评估。在正常或疾病情况下,肠系膜和腹膜结构的阐明有助于为系统地检查肠系膜影像学外观提供基础。”
腹部CT和MRI:肠系膜的弯曲和非弯曲区域可以在正常解剖、胚胎变异和腹部疾病的成人中可重现以识别出来。
内窥镜可视化和肠系膜活检:可以用于绘制肠系膜,并且有助于类似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方式的肠道活检。经肠系膜活检将提供关于继发性肠系膜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克罗恩病)的诊断数据。在结肠镜检查期间,基于患者个性化的内窥镜映射,可以给内窥镜操作者提供引起患者最小不适的内窥镜检查轨道。通过组合纵向和轴向位置,可准确找到息肉的位置以指导未来的监测或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