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肠癌高发,却没有便捷且准确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方式,而准确性高的肠镜检查,却因为太痛苦让很多人望而生畏。2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发布了适合中国人群肠癌筛查的粪便基因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粪便,也能筛查出91%的早期肠癌!
肠癌有可能成为广州地方癌种
“肠癌有可能成为广州地方癌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首席专家任东林教授指出,广州人最高发的肿瘤中,大肠癌排第二位,仅次于肺癌,10万人中就有34人得大肠癌,发病率之高位居全国之首。更可怕的是,由于早期通常没有明确症状,我国的肠癌患者感到不适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仅8.7%的人能早期诊断,这也导致了我国肠癌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我国肠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47.2%,而美国为65%,两者差距明显。我国每年有超过 19万人因大肠癌而死亡,但其实早期肠癌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要是能进行大肠癌的早期筛查,中国因大肠癌去世的人数将减少一半。目前大肠癌有两种筛查方法。肠镜检查准确率高,但因为过程痛苦,患者依从性很差。据统计,即使是有免费肠镜筛查,普通人群愿意接受筛查的比例也不足20%。粪便隐血筛查无创,方便,便宜,但准确性不高,假阳性率达到了20%,对肠癌的敏感性也比较低,只有30%-65%。
检测粪便新技术敏感性可达91%
如今,大肠癌高危人群有了更好的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开发出了一种适合中国人群肠癌筛查的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取名叫“长安心”。早在2014年,首个被FDA批准的粪便基因检测产品已经进入了美国医保目录。现任中山六院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的邹鸿志教授是这一技术的原发明人。 2013年回国加入中山六院后,他带领的团队用3年多的时间开发完成了适合中国人群肠癌筛查的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该技术是通过检测粪便中混合的脱落细胞是否是癌细胞,来判断受检者是否可能患有大肠癌或者癌前腺瘤。 “长安心”只需检测粪便,方便且没有创伤,准确性也大大提高:假阳性率仅7%,敏感性达83%,对早期的I、II期肠癌的检测敏感性可达91%,并且,其对癌前腺瘤的检测敏感性亦可达64%。哪些人群适合做该项检查?邹鸿志介绍,粪便隐血检查结果为阳性但不愿意做肠镜的人群;因年龄、血压等因素不适宜肠镜,但疑患肠道疾病的人群;肠癌高危人群,如直系亲属中已有肠癌患者;45岁以上体检人群。目前,这款试剂盒已经在中山六院正式投入应用,造福广大的大肠癌高风险人群。邹鸿志介绍,此项检查在中山六院的收费为每例790元,远低于美国同类产品,“未来这一产品有望被纳入医保,届时患者需承担的费用将更低。”
国人应40岁以前就应该做一次肠镜
任东林提醒,粪便基因检测仍只是一种辅助诊断的方法,如果出现阳性结果仍必须要通过肠镜进行确诊和干预。随着电子结肠镜技术的进步以及无痛肠镜技术的推广,现在的肠镜检查痛苦程度已经大幅下降。并且,肠镜检查中如果发现息肉、病变部位可以及时处理。国际上一般建议超过45岁需进行肠镜检查。任东林表示,因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中国人大肠癌有着年轻化的显著特点,他强烈呼吁,中国人应该在45岁最好是40岁之前就要做人生的第一次肠镜。此外,高危人群则应根据实际需要更加提前。高危人群包括:45岁以上人群;超重、生活不规律、长期便秘;生活在结直肠癌高发区;直肠息肉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久病未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直系亲属中有患结直肠癌的人。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简文杨 傅新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