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开展针对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的研究,向特定人群募集
金羊网讯记者丰西西、通讯员简文杨报道:这两天,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200元捐便便”刷屏,其实广州“捐便便”不止一处!昨日,羊城晚报记者从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了解到,该院炎症性肠病治疗部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目前正开展一项特殊的活动:募集至少1320例参与者的“一坨便便+一口唾液+一小管血”,完成后就可以拿到500元报酬。但这些参与者中一半都必须是炎症性肠病患者。
据介绍,这项研究有一个很长的名字,叫迁移性微生物群系和环境因子组对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的比较性研究。据介绍,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过去三十年,这一疾病在全球持续增长,遗传因素和它的发生有相关性,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其发病的重要诱因。
中山六院胡品津的炎症性肠病治疗团队认为,包括抗生素的应用、环境的清洁及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多种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将直接导致肠道内环境中微生物组的变化,进而改变这一疾病的发病风险。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比较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无炎症性肠病的参与者的环境暴露风险因子直接的差别,评估环境风险因素和炎症性肠病之间的关系。
那么,这一募集活动要怎么参加呢?记者了解到,参与者必须是CD患者或UC患者(各330例),同时挑一位自己的搭档(对照组,共660例),这一搭档必须是没有炎症性肠病的人,而且两人的年龄差在5岁以内,小时候居住在同一地点(至少2岁前居住于同市或更小的区域),首选兄弟姐妹,其次是其他亲属,然后是朋友。组队成功后,两人配合完成一份个人问卷、一份饮食问卷,还要捐献少量血液、唾液和粪便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在随后一年内要重复提供一次样本,对照组不需要。完成后,即可获得500元的报酬。参与期限是,此次门诊期间及随后一次门诊就诊(一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