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简文杨 报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炎症性肠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疾病。虽然这个疾病我们感觉比较陌生,但是权威期刊《Nature》中发表的一篇文章预测,未来10年炎症性肠病在全球将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及印度,患者将在此时期内快速增加。如果将来中国炎症性肠病的患病率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患者保守估计可达500万。
怀孕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
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近日,由中山六院消化内科主办,南方生活广播和家庭医生在线协办的“携手你我他,共同战胜IBD”——“常在心”患友会大型宣教会活动举行。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的张敏医生和郅敏副教授分别以《炎症性肠病、妊娠与生育》、《如何正确看待治疗IBD药物的不良反应》为题,为患者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座。
讲座中,张敏医生明确告诉大家,“无论是克罗恩病还是溃疡性结肠炎,怀孕的结局都与正常人相近,并且患者在缓解期怀孕还有利于减少疾病复发及持续活动。”她还提醒大家,一旦孕期出现疾病活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控制活动。
郅敏副教授则为大家介绍了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几类常见药物的副作用,并说要正确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
城市化进程加大IBD的发病率
在现场活动中,著名炎症性肠病专家、亚洲炎症性肠病主席,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医学部学科带头人胡品津教授希望,患者们能够相信专业的医疗团队,也表示身为医生希望能够陪伴患者们跨过一道道“坎”。
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大了IBD的发病率。专家介绍,近年来,中山六院收治的病人也逐年成倍的增长。由于IBD患者病情的多样性、难治性。胡教授强调了消化内科的医生必须要专业,从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预后等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专业,并联合多学科协作,才能更好地诊治患者。患者则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在坚持规范的治疗下,可以过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胡品津最后还指出,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情复杂的疾病,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去面对。而长期的医学治疗所需要的医疗费用让很多患者家庭难以承担,两位教授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炎症性肠病,并且呼吁炎症性肠病药物能否早日纳入医保范围。
病友不断学习 掌握必备技能
临床中,有许多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营养治疗,插胃管是他们要学习的必备技能。讲座之后,患者陆先生演示和分享如何快速有效的自插胃管的方法,让人吃惊。
胡品津教授称,我们应该把胃管想象成为一条粗面,“义无返顾”地把它咽下去,但要注意通过会咽部的时候,多做吞咽动作,以便胃管顺利通过。
针对有病友提到的“咽水法”来舒缓吞咽的不适感,胡品津提醒患者,这需要熟练了之后方可实施,不然很容易导致水进到气道里面,引起呛咳。
Tips:常在心,携手病友一起对抗疾病
据悉,患者之家“常在心”是由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创办的患教平台。主要成员是消化内科全体医生以及来自全国的炎症性肠病患者。201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胡品津教授以及郅敏副教授倡导成立了炎症性肠病病友QQ群“一起战胜克罗恩病”。
目前该QQ群的注册人数已达1800多,是全国最大的炎症性肠病病友QQ群,并已由最初的郅敏副教授一人在线答疑,发展到消化内科医生轮班在每周五晚的固定时间在线答疑。由于在线问诊人数的增多以及病情特殊需要,每周五在线答疑无法满足需求,经多方探讨于2014年创办“常在心”患者之家患教平台,并于2015年开办“常在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