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胃肠、腹壁及疝外科主任陈双和他的团队正在查房并研究病人病情。
“中山六院25楼”,不只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腹壁及疝外科主任陈双团队的工作场所,也是他们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微信公号。在病床边,陈双根据自己3 0多年的从医经验以及每一个病人的特点,给每一个病人都有个体化的冲洗引流方案。在微信后台,每天都有医生值班答疑,对于微信上问得多、日常诊疗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会在微信号上以推送文章的形式推出。在中山六院2 5楼,陈双带领着30多位医护人员,日复一日地对疝气手术进行着研究与提高。他们不仅在本医院,还把疝气手术的先进技术带向全国各地。
对每一个病人“因病制宜”
4月13日上午,胃肠、腹壁及疝外科病区30号床的王女士正躺在床上输液。陈双告诉她恢复得不错,有望过几天就出院。王女士来自湖南郴州,3月24日因为重度胰腺炎入院,27日转入到中山六院。“我母亲没有进行手术,现在已经恢复得很好了。”王女士的儿子激动地说。
而半个月前,王女士从粤北一家医院转院过来的时候,身上插了数十个管子,生命一度垂危。护士长于洪燕还记得当时的场景,王女士处于昏迷状态,浑身都插着管子,直接送入了IC U病房。陈双接手病人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手术,而是立刻安排引流,将王女士体内的积脓引了出来。
主治医生李英儒介绍,术后的冲洗是陈双的“发明创造”。陈双根据自己30多年的从医经验以及每一个病人的特点,给每一个病人都有个体化的冲洗引流方案,比如在剂量、频率上都不一样。“虽然可能只是几毫升的不同,但是对病人伤口的愈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号后台每天有医生值班答疑
当天早上,李英儒在门诊出诊。给每位病人看完病之后,他还会从桌子上拿一张小卡片给病人。这张小纸片上写着“中山六院25楼”,旁边还有二维码,这正是中山六院胃肠、腹壁及疝外科的微信号。
“现在几乎人人都用微信,利用它和病人交流,方便很多。”李英儒说。他打开微信的管理后台,在消息一栏,可以看到不少患者的留言“腹股沟疝手术对身体影响大不大?”“手术医保能报销多少?”“术后怎么休养?”李英儒说,现在微信后台每天都有医生值班答疑,对于微信上问得多、日常诊疗中大家关心的问题,都会在微信号上以推送文章的形式推出。他也给记者展示了推送文章的编写的安排表,每个医生都有专门负责的文章撰写任务。
目前,中山六院胃肠、腹壁及疝外科运营着两个微信号,一个是以病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山六院25楼”,另一个是针对专业医学人员的“中国南方疝论坛”。李英儒透露,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中山六院25楼”微信号将拓展更多的服务功能。比如,给病人建立电子病历。病人只要记得自己的住院号,在微信平台上输入自己的微信号就可以查询到自己之前的病历,即使忘记携带纸质版病历也没有关系,以此进一步方便病人。
知多D
每个月25日定期义诊
陈双亲自接受患者咨询
据了解,在今年的每个月25日,该科会定期进行疝气的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每次活动陈双均会亲自上阵,为患者做科普教育和义诊并接受咨询。据悉,前10名到达的患者还将免费获得价值300元的高频超声检查,同时也会被优先安排参与义诊患者的手术治疗。
医者
发起“善医行·疝医行”公益活动
行程上万里为当地病人免费做手术
2014年3月,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委员,陈双发起“善医行·疝医行”公益活动。现在全国各地已有60多位的外科专家参与并践行了“善医行·疝医行”。作为发起人,陈双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所有公益活动,到过全国数十个地区,行程上万里,免费为当地病人做疝手术,并进行手术演示。
令陈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在浙江台州进行“善医行·疝医行”的公益活动时,有一位先天残疾的病人患了疝气十多年,当地因为医疗技术的原因,一直无法给他做手术。这位病患参加了公益活动,免费接受了疝气的手术,治好了困扰了十多年的疝气。看着病人恢复了健康,陈双很开心。
即将到来的4月底,陈双和其他专家将前往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为当地的疝气病人免费做手术。对于自己发起的公益活动,他有着自己的计划:“今年我想让‘善医行·疝医行’去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病人,目前计划去8-10个地方。”
统筹:南都记者 薛冰妮
采写:南都记者 霍瑶 实习生 黄智昊
通讯员 简文杨、戴希安
摄影:南都记者 高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