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对于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过去只能通过外科开胸进行肺减容,但这类患者往往年龄偏大,且常合并基础疾病,绝大多数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肺减容术的应用,重症慢阻肺的治疗效果大大提升。
2002年投入临床应用的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就是一种微创的肺减容方法,目前在全球已治疗了近5000例患者。2010年,这一技术被正式引进中国。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陈正贤教授团队应用该技术,至今已完成多例重度慢阻肺的治疗,效果良好。
病案
古稀翁严重肺气肿
72岁的张伯有40余年的烟龄,嗜烟如命让他于上世纪90年代患上了慢阻肺。患病的他长年呼吸困难,喘气憋闷,并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光自发性气胸就发生了5次,多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发展为极重度慢阻肺。
日前,张伯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医生检查时发现他左肺破裂,大面积气胸。在进行了3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张伯的症状暂时得到缓解,但危机仍未解除,被转至中山六院呼吸内科。
该院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张伯存在Ⅱ型呼吸衰竭,为严重的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是正常人的三倍以上,属于极其严重的肺气肿。陈正贤教授通过对张伯的肺部CT检查以及肺脏通气、灌注扫描进行分区分析发现,他的肺气肿分布严重不均,以右肺下叶肺气肿最为严重,且合并肺大疱,占据了胸腔的大部,肺功能几乎丧失。
专家会诊讨论后一致认为,张伯气道阻塞严重,且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常规进行全身麻醉和胸外科肺减容手术的风险极大,决定对他进行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术中,陈正贤教授成功为张伯的右下肺叶置入了两个单向减容活瓣。术后张伯右上肺呼吸音马上增强,第二天右下肺呼吸音也明显增强,症状明显改善,可下床走动。后经过六天的呼吸锻炼,张伯病情大为缓解,直言“找回了健康”。
技术
单向活瓣微创减容
陈正贤介绍,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肺功能丧失,且肺功能损害不可逆,“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数患者肺功能已受损,几年内可出现劳动力丧失甚至致残致死。”
慢阻肺患者如出现严重的通气障碍,危及生命,一般须紧急进行肺减容术。作为一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技术,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无需开胸,而是通过在支气管内放置单向活瓣,允许分泌物和气体从活瓣远端肺组织排出,但阻止气体进入活瓣远端肺组织,从而使肺胀气的部位逐渐萎陷,达到减容的目的。
“经多项临床试验和大量病例证实,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治疗非均质性肺气肿疗效良好,同时该技术用于巨大肺大疱患者,也达到预期效果。”陈正贤表示。
近两年,陈正贤团队应用该项技术,已经完成了多例重症肺气肿、巨大肺大疱患者的单向活瓣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病变的肺叶体积减小,有功能的肺叶体积增加,改善了双侧肺通气,活动耐力得到改善,疗效和安全性都较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