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images供图
网上传言:从鞋底磨损程度能看出一个人的疾病状况
传言鉴定:鞋底磨损状况的确是一些骨骼脊柱疾病的指征之一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物理治疗师王于领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简文杨
膝盖有伤,鞋底先遭殃……网络上流传多种“鞋底窥健康”的说法。有的说鞋底内侧磨损多,说明小腿向外弯曲,是X形腿、“外八字”;外侧磨损较多,说明是O形腿、“内八字”;性情急躁的人鞋底磨损更厉害,鞋底磨损加上雨天小腿上常“甩泥”,说明膝关节有问题。
这些说法是否靠谱?广州日报记者特请专家进行辨析。专家指出,虽然歌词中唱的“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看上去挺酷,生活中这些走路爱“摩擦”的人,要特别警惕踝足和膝髋关节结构异常的疾病,必要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专家分析
不同部位的磨损
与步态异常有关
正常的鞋底,应该是前掌后跟内外侧均匀磨损。“鞋底的磨损状况是一些骨骼脊柱疾病的指征之一。人体骨骼结构是一个系统,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反之,根基不稳也会影响其他部位的结构稳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物理治疗师王于领指出,脊柱不稳会影响到步态,步态异常在鞋底的磨损程度上也可见一斑。反过来说,足踝出问题,经久不治,也有可能影响到腰椎、胸椎和颈椎的稳定。
“鞋底的异常磨损,和踝足尤其是膝髋关节病变的联系更紧密。”王于领指出,最突出的是腿型异常者,例如,X形腿、“外八字”的病人,由于膝关节异常,小腿向外弯曲,行走时脚掌内侧着地,由于行走时脚底和地面摩擦,此处首当其冲,久而久之,鞋底后脚掌的内侧磨损程度要比其他部位严重。而O形腿或“内八字”的病人,因小腿胫骨向内翻,行走着地点是鞋底后脚掌外侧,此处磨损更为严重。
脚掌磨损
可能是前交叉韧带损伤致走路像“长短腿”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由于膝关节过伸,呈现特殊的“过伸步态”,也就是每次行走时,一脚支撑向后顿,走路就像“长短腿”,也可导致脚掌的磨损。王于领说,左膝盖有伤的病人,左侧鞋的后脚掌外侧更容易出现磨损。一些接受膝关节矫形的病人为了保护受伤的腿,也会出现保护性跛足,也会出现“长短腿”的表现,造成双脚脚底磨损不对称。
其实,如果一个人的步态有问题,鞋底磨损只是表现之一。有人下雨天走路,小腿后面的裤管上比别人更容易溅满泥点,有经验的医生会判定他的鞋后跟容易磨损。“这是‘拖行’的表现。”王于领说,在着地和抬脚之前都有一个“拖地”摩擦的动作,抬脚后将地上的泥水甩起,洒到裤脚上,同时重心落在脚后跟上,造成后跟外侧磨损。
“吃鞋族”
可能存在踝足和膝髋关节异常结构问题
有些人的鞋子磨损程度异于常人,一双皮鞋穿三个月,鞋底就明显磨损,且鞋底两侧磨损程度不同。他们往往被朋友戏称为“吃鞋族”。有些人采取的对策是给鞋底加钉鞋掌,也有人觉得钉鞋掌后,走路反而不舒服,感觉“脚累”,个别人走远路后还会觉得“腰疼”。
王于领指出,如果一双鞋子穿了三个月,鞋底有的位置橡胶磨光,有些位置还完好如初,本身说明鞋子主人很可能存在踝足和膝髋关节异常结构问题,不钉鞋掌的话,会加剧鞋底磨损,行走时加重踝足和膝髋关节承受的压力,导致原有的异常结构情况进一步恶化。
他建议,所谓的“吃鞋族”莫留恋已磨损的旧鞋,应尽快到运动医学科或康复医学科进行诊断。诊断时不能单纯依靠鞋底磨损程度,而需要接受一系列专业检查。确诊者可通过佩戴膝关节矫正器、矫形辅具等进行矫形。近年来,一些机构也通过定制个性化矫形鞋垫来矫正踝足和膝髋关节结构异常问题。
王于领表示,在进行矫形的同时,要重视重建骨骼脊柱系统的生物力学结构配合肌肉柔韧性训练,提高关节相容性和运动的协调性,从而重新找到正常步行的“节拍”。
鞋底窥人?
传言
鞋底磨损很厉害
只因主人性子急
专家
鞋底磨损程度
跟性格关系不大
心理剧和侦探剧铺陈剧情最爱用的“梗”之一,就是通过鞋子来辨识穿鞋者的性格,例如鞋底磨损得厉害,往往被推断为“主人性格急躁”。
究竟这个说法有无道理?“有失武断,鞋底磨损和性格关系不大。”王于领说,人们认为急性子的人行色匆匆,步速通常比较快,鞋底也相应的容易受到磨损。但是,鞋底磨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步速、步幅、行走时间、路面状况等。
民间有“小碎步磨鞋”的说法,认为爱“碎步”的人性子急,走同样的一段路,碎步者比正常迈步的人跨步频率高,鞋底接触地面的次数多,因而磨损程度更严重。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碎步是指跨步速度快、跨步频率高,并非指步幅小。提高步速时,步频随之提高,但步幅也就是一步的长短一般不会改变。同样的一段路,步幅大者数步经过,步幅小者的步数要多,鞋底接触地面的次数也多,的确磨损的机会要高。不过,一个人的跨步幅度受下肢躯干长度影响,个高者步幅大,个矮者步幅小,与性格关系不大。性子急的人尽管步速快,如果步幅大,行走起来“大步流星”,鞋底磨损也未必比性子慢、步幅小的人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