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午9时到11时30分,天河区将在猎德文化广场启动社区大肠癌筛查项目宣传活动和义诊。
据介绍,广州市大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十年间发病率上升了50%,排位在恶性肿瘤第二位,成为广州市居民癌症第二号杀手。今年,广州针对50~74岁的常住人口,启动大肠癌筛查项目。 作为定点筛查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将为天河区居民开通“大肠癌筛查绿色通道”。该院筛查小组联络人、胃肠外科副主任杨祖立副教授表示,大肠癌筛查门诊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专家除了提供预约咨询,同时减免挂号费、免费咨询和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等费用。
据该院消化内镜中心李初俊主任介绍, 每位经社区初筛为高危人群的市民,凭社区出具的诊断单,在该院可获免费纤维结肠镜检查一次(普通肠镜,含泻药,如需麻醉或治疗需另行缴费),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周一、周四下午。内镜中心肠镜检查将根据结果展开社区随访和内外科治疗。
该院筛查小组联络人、胃肠外科副主任杨祖立副教授表示,虽然免费筛查为大众免去经济方面的顾虑,然而在此前小范围肠癌筛查中所反映出的居民响应度不高的问题,一直令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头痛”和焦急。“其实没有传说中那么痛苦,特别是无痛肠镜。”
据李初俊介绍,早期的原位癌和I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4.6%,中期大肠癌生存率为64%,而晚期则下降到5.7%. 由于健康意识薄弱,医院大肠癌I期诊断的比例仅为13.7%,而III期和IV期的比例达到58.8%。通过筛查,早期大肠癌诊断率可达到88.9%,有望实现早诊早治,为患者节省一大笔费用。 (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简文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