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
李初俊副教授 胃肠外科副主任 杨祖立副教授
发病率增50%,大肠癌成广州第二大癌症
近年来,大肠癌在广州的发病率增长五成,成为本地第二大癌症,九成广州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根据市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大肠癌来势汹汹,已经成为威胁羊城人的健康大敌。这种“凶猛”的癌症具有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专家建议,40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做肠镜健康检查。
■新快报记者 林恒华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A
40岁以上、常腹泻便秘,
及早做肠镜检查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李初俊副教授介绍,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发生在大肠黏膜上皮,年龄在40岁以上,本人有癌症史、肠息肉史或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大肠癌史的人为高发人群。另外,如果本人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情况:近两年来慢性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慢性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黏液和/或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近20年来经历过较大精神创伤等,均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要尽早到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虽然美国和亚太地区结直肠癌复查共识意见均提出,50岁以上者应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李初俊说,但中国结直肠癌发病较西方人群早10多年,故中国肠癌专家建议40岁以上者应接受第一次肠镜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血缘亲属中有结直肠肿瘤病人者,罹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相对于普通人群可高出数倍,更要注意。
肠镜检查知多D
1.肠镜检查的方式:普通肠镜、无痛肠镜(麻醉肠镜)。
2.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彻底的肠道清洁,以使检查能更顺利地进行,并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3.清肠剂服用时间:上午检查者——检查前一天晚上服用;下午检查者——检查日当天上午服用。麻醉肠镜检查者——检查前6小时服完清肠剂。
B
早发现治疗简单花费少
根据广州市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近年来,大肠癌在广州的发病率增长五成,成为本地第二大癌症,九成广州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由于大肠癌具有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的特点,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对于其他肿瘤,肠癌的发生要经过息肉-腺瘤-癌肿等病理过程,时间较长,因而早期筛查最有价值。如果肠镜发现有异常肿物,检查同时切除便能预防大部分肠癌的发生。即使检查发现了早期肠癌,治疗也相对简单,花费不大。“不少人对结肠镜检查这种侵入性检查方法感到恐惧,很多肠癌无法及时发现。”李初俊表示,其实肠镜没有传说中那么痛苦,特别是无痛肠镜。
Tips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一、腹胀、腹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提示肠道功能紊乱或肠梗阻。
二、便血。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较多时,才可见大便棕红色、果酱样。
三、贫血。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
四、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血液,且感觉排便不尽;大肠肿瘤较大且有糜烂、溃疡或感染时,才可能发生大便习惯、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如果癌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