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会神
有听众等不及散会,在张教授讲座完毕后立即“逮住”他发
“睡觉睡到自然醒”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一份“幸福”。在现代社会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好的睡眠甚至渐渐成为“生活奢侈品”。2015年的世界睡眠日,中国的主题为“健康心理 良好睡眠”。睡眠日当天,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举办的羊城晚报健康大讲堂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中心主任张湘民和神经内科主任李中向现场读者揭秘——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良好的睡眠?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中心主任 张湘民&神经科主任 李中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谢哲 通讯员 简文杨 图/简文杨 摄
A
良好睡眠&健康的大敌
——打呼噜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中心主任张湘民教授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然而这三分之一的时间想要过得幸福却不容易。在中国30%~4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疾病,其中打鼾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呼噜,是最不容易让人提起警惕的问题之一。张湘民表示,睡觉打鼾的问题可大可小,小问题就是同寝的人“倒大霉”,有可能被吵得出现睡眠问题;大问题就是健康的危险信号——可能患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有些鼾症万万不可轻视
健康大讲堂上,不少读者是带着问题来的。一位50岁的先生就已深受打鼾影响多年。可从去年10月起,他发现自己就是坐在沙发上都能马上睡着,呼噜声即起,家人反映打鼾的情况比起以前更加严重,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湘民表示,多数人认为打鼾司空见惯,而不以为然,还有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但其实打呼噜也是要区分对待的。如果是正常人在疲劳时或饮酒后睡眠偶尔会出现打鼾。如鼾声轻微,不影响他人睡眠,也没造成缺氧,称为单纯性打鼾。但如果每周有超过3晚的习惯性打鼾,鼾声大或影响别人睡眠休息时即称做鼾症。
常年习惯性打鼾,就要注意是否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了。“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睡眠表现为反复觉醒、夜眠不宁、鼾声间歇,由于夜间频繁发生呼吸道阻塞、缺氧、微觉醒,睡眠质量极差,因而白天嗜睡,且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驾车时特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张湘民提醒,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会在睡眠中发生昏迷、癫痫、心律失常、猝死,长时间不进行治疗,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性功能减退、内分泌系统紊乱等严重后果。“最新研究还发现患此病的人癌症死亡率是正常组的8.6倍”。
是否单纯性打鼾一测便知
“打鼾实属常见,其实睡眠呼吸暂停也是一个相当常见的疾病,这已经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得到证实。4%的中年男性和2%的中年女性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因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张湘民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患OSAHS的以男性居多,是女性的2倍。
同样是打鼾,单纯性打鼾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级别”可是完全不同。单纯性的打鼾可无需医学手段干预,只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型、加强锻炼、侧卧位睡眠等。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就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否则后果很严重!但到底是哪种打鼾,只需要做个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整夜(不少于7小时睡眠)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需要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临床上其他症状体征支持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如夜间喘憋、肺或神经肌肉疾患影响睡眠;难以解释的白天低氧血症或红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的夜间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清晨高血压;诊断其它睡眠障碍性疾患……皆可到医院进行检测。”张湘民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成人于7小时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或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且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4%。
有打鼾习惯的人也可以请朋友或者亲友帮忙作简单的睡眠观察,先观察打鼾者的睡眠呼吸情况,如果鼾声时大时小,还出现暂停,伴有张口努力呼吸,则可能发展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建议前往医院检查。
个体化治疗解决打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睡眠质量和健康的危害已经困扰了不少人。当天到大讲堂听讲的读者中,有一位老伯表示,早在10年前他就被确诊了,一直接受治疗却没得到满意的效果;而另外一位来自清远的阿姨,已经使用了5年的呼吸机进行治疗,但最近感觉睡眠质量有所下降,午饭后专程赶来大讲堂,就为了了解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目前共识是没有哪一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方式,能轻松完成并被所有患者接受。尽管如此,仍应视之为一种可治之病。”张湘民指出,应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患者情况、上气道解剖结构基础进行个体化治疗。
其实,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改变生活方式——肥胖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减肥是关键(适合于各种程度的患者)。还有戒烟酒、侧卧睡、慎用镇静安眠药等。
★口腔矫正器——适合轻度OSAHS及单纯性鼾症者。但可能会出现暂时性下颌关节痛等副作用,据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中心报道,只有52%的患者能减轻症状。
★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呼吸机给患者提供一个生理性压力支撑上气道,保证睡眠时上气道开放,是OSAHS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但可以说用的时候效果是100%,不用的时候效果是0!因此,依从性是主要问题。张湘民说,目前CPAP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0%以上。但是由于患者须要戴着呼吸机睡觉,难以适应入眠,远期依从性不到50%。
★手术治疗——如果是其他问题引起的睡眠呼吸问题,可以通过手术解决。包括鼻扩容手术(鼻中隔矫正、鼻甲外移射频、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术等);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术;软腭植入术、硬化剂注射;颏舌肌前移术、舌根牵拉术、舌部分切除术;上下颌前移手术等。
B
拥抱幸福睡眠的最大阻碍
——失眠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
“眼光光,等天光”是失眠的最好写照。失眠症其实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而导致睡眠不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介绍,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引起的失眠,其实是一种常见病。
您失眠了吗?
失眠不仅是字面上的理解,不但包括无法入睡,还包括睡眠质量差、容易做梦、早醒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你仅仅因为自己感觉睡得不好,或者睡得少就是患上了失眠,那就错了。
李中表示,人们往往认为要能定时入睡,而且能睡够8个小时或以上,才是好的睡眠。反之则可能与失眠扯上关系。但实际上不同年龄的人群每天对睡眠的需求也不同,婴幼儿需要睡17-18个小时;儿童10小时,青少年8-9小时;成年人健康睡眠8小时,最少不低于6小时;老年人平均8小时,但由于脑细胞衰退、激素影响等种种原因,实际上老人有效睡眠时间在减少,故白天常犯困。
无独有偶,现场有一位阿姨表示,自己的睡眠状况非常不好,属于“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一会就醒,而白天则经常犯困”。对于这种情况,李中解释,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变化等原因,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不对生活、工作造成过多影响,不需要吃药,尽量在生活中调整就可以了。
睡得好不好,不在于睡眠时间够不够多,而在于自己睡醒后的状态是否神清气爽。人的睡眠分为好几期,其中占总睡眠时间15%-20%的深睡眠期是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关键时期,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就算把你抬走你也不知道”。反之,就算睡得再多,不能进入深睡眠期,醒来后往往仍觉得疲劳。也就是说,失眠是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足,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
失眠≠失眠症
“李主任,我今天为3个女人的失眠问题而来。”现场一位男士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一位是我的母亲、一位是我的妻子,一位是我的女儿。她们在搬家后都出现了失眠的问题。想请问医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需要怎么治疗?”
李中解释,失眠其实非常常见,但失眠并不等于失眠症。当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才会考虑是失眠症。而人的一生中基本都会遇到过失眠的状况。很多情况都可能会引起失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突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入睡前喝茶、咖啡、吸烟等;因某些特别事件引起兴奋或忧虑所致的机会性失眠;还有身体的不适;情绪因素;或者是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等等。其中这位男士所提到的情况,就可能是环境改变所引起的。“如果改变睡眠环境前,也就是搬家前睡眠没出现问题,那么重点应放在搬家后环境改变上,如光线、温度、湿度、床垫的改变,还有通风等,适当作调整看有没有改善。”
李中提醒,出现失眠症状不建议擅自服用药物,滥用药物不仅可能造成依赖,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如失眠问题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