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报】名医有方 健康有据可依
媒体报道
阅读:

指导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陈正贤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王清海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郅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赵同峰

记 者 朱志安 通讯员 简文杨 金小洣

在之前的数个步骤中,读者可以基本上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状况。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族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形成了个性化。

呼吸系统要提高免疫力,高血压要控制情绪、放松心情,规律饮食能防止消化系统发病,控制血糖首选运动。

为此,针对四个常见疾病,记者采访了相应的专科专家,向读者介绍呼吸系统、高血压、消化系统、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养生建议。

听名医的话

7



陈正贤:畅顺呼吸,无惧感冒

针对人群:有呼吸道家族病史或处在呼吸系统疾病稳定期的人。

目标:2015年全年发生过敏或呼吸道不适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有效措施之一。而具体的方式有适当而力所能及的运动、合理使用药品等。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适合该类人的运动包括散步、游泳等,建议在每天气温最暖和有太阳的时间运动。

1、做一份常规过敏原系统分析,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避开有强弱过敏反应的过敏原。

2、避免室内放置带有泥土的植物。泥土和植物都是细菌和病菌最好的培养地,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病情。

“六分钟行走试验”测心肺功能

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30.5米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6分钟后结束。

患者步行的距离划为4个等级:1级少于300米,2级为300~374.9米,3级为375~449.5米,4级超过450米。级别越低心肺功能越差。达到3级与4级者,可说心肺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



王清海:放松心情,减压得当

针对人群:有家族高血压病史或血压不稳定或偏高的人。

目标:2015年内高血压控制在正常值并不患上高血压病。

具体措施

1、每天早上想美好的事物,保持稳定的情绪。血压的高低与神经内的调节有关,当神经高度紧张时,血管神经的压力升高,血压也随之上升。因此,保持稳定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是有效预防高血压发病的首要措施。

2、每天晚上静坐沉思,排空坏情绪,排解各种压力。

3、保证每晚的睡眠质量要高。睡眠不好容易引起气血紊乱,造成血流运行失常,导致高血压。

4、坚持每天一小时的运动。运动能达到放松全身肌肉的目的,血液流速加快而畅顺,高血压的几率也随之降低。推荐慢跑、八段锦、跳舞等。

长期预防靠自己

定期检查测血压

王清海建议,定期测血压是防控高血压的标准。但需要注意不必频繁测量,因为在测血压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有恐惧排斥的心理,导致数值不准。



郅敏:规律生活,肠胃无恙

针对人群:有肠胃不适或家族有幽门螺旋杆菌病史的人。

目标:2015年全年不胃痛或不发生肠胃疾病。

1、早中晚三餐要规律。

早餐要吃好,最好在8点前完成早餐,选择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食物,保证一天基本营养和热量消耗。午餐应在12点左右摄入,多样食物均衡饮食。晚餐的最好时机是18~20点,因为晚餐摄入后,胃部还需要两个小时排空才能入眠。晚餐最好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限量摄取,7分饱即可。

2、常胃部不适的人,应随身携带小饼干充饥。

什么情况看医生?

若每天定时胃痛的,一定要看医生。若出现不定时的胃部疼痛,请根据上述计划进行保健。



赵同峰——运动消耗,稳定血糖

针对人群:有家族糖尿病史或血糖已经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

目标:2015年内血糖控制在正常值并不患上糖尿病。

具体措施:

1、不要久坐。若久坐超过一小时,必须站起活动身体。

2、每天运动不少于20分钟。运动项目的选择多种多样,从轻度的体操、太极剑,中度的骑自行车、登山,到强度的跳绳、游泳等,都可以纳入范围中。

3、热身运动与整理运动必须做到,可进行简单的手脚活动,提高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准备运动必须有5~10分钟的时长。活动后接着进行5~10分钟的慢走、自我按摩等。

4、当血糖高于14mmol/L,不要运动。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出虚汗、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静脉验血更为准确


赵主任建议,坚持进行以上的健康计划后,可以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静脉验血。糖尿病前期病人每3~6个月检查一次。血糖尚未升高,但年龄超过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最好每年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