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重获听力 感恩节向医生送特别谢意
媒体报道
阅读:

■爱在羊城

张小姐与张官萍教授合影。

 

本报讯(记者 叶芳 通讯员 简文杨)“谢谢您,张教授!有了您才有了现在健康的我,今天是感恩节,我怀着感恩的心专程回来感谢您......”六个月前,张小姐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了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六个月后的感恩节,她专程来到医院向主刀和治疗的张官萍教授献上了一份特别的谢意——她的入职通知书。

  “谢谢你才是,患者们的支持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张官萍眼泛泪光,动情说。

  患者:我差点彻底失聪

  27岁的张小姐热情开朗,除去她右耳上带的一个“耳机线”,与正常人毫无两样。她语速奇快,咬字发音都很准确。“半年多前,我差点失聪了,什么都听不见,都快忘记别人的声音是怎样的了”。原来,她患有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在近十年逐渐下降。

  “我觉得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基本很少与人交流,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快说不出话来了”。回想起过去的“黑暗岁月”,张小姐依然心有余悸。坚强的她并没有放弃,她学会了读唇语,还考取了暨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最关键的是她战胜了自己,在植入人工电子耳蜗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恢复与人自由交流的能力,现在还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医生:这个感恩节对我意义重大

  “我真的没有想到能收到您的祝福,这是对我意义重大的一个感恩节”,张官萍看到小张这么活泼开朗,十分欣慰。

  她指出,当前听力障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儿童与老人更加应该关注。与正常儿童相比,听力障碍儿童缺少了听力这一条重要的认知发展渠道,影响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对儿童智力、社会适应能力、言语能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影响。而听力障碍对于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来说也是影响颇深,因为听不到声音,老人容易失去判断能力而产生危险,更有研究指出,听力障碍还容易致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