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疾病都有潜伏期
媒体报道
阅读:

本报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特约记者 简文杨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 邓艳红 主任、消化内科 郅敏副主任 、皮肤科 杨朝英 主治医师、感染办公室 彭丽芬 医师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初出现症状和体征之间的这段时期。依医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必须经过一段潜伏期,各种疾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在疾病潜伏期,人们虽然"已经中招",却不能立即诊断出结果,等到后来发病采取行动为时已晚。所以要警惕疾病潜伏期,在尚未呈现症状前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早检查及治疗。

流行性传染病
    以下是集中常见的流行性传染病的潜伏期。人们患上登革热后,潜伏期一般为3至14天,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流行性腮腺炎,在腮腺肿大前也有14~21天的潜伏期。家养猫、狗等宠物会传播许多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狂犬病潜伏期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年甚至更长,猫抓病的潜伏期即使还有争议,但也多认为平均10天。

恶性肿瘤疾病
    不同的发病部位的肿瘤,其“潜伏期”——癌前病变的持续时间有所区别。有的肿瘤如白血病没有“潜伏期”,有的是几个月,有的甚至达到了一年或者是甚至更长的时间。肺癌在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一,其“潜伏期”长达10多年。胃癌的发病率也排在前三,潜伏期一般时间为2-3年,长的甚至长达10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从正常结肠粘膜到腺瘤(息肉)再发展成为腺癌这是其主要发展序列,一般需要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肿瘤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异常在相同的致病因子作用下可能更容易患癌。

各类肝炎
    肝炎病毒入侵入体后,直到临床最初症状出现,这一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就几类常见的肝炎而言,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30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至6个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丙型病毒性肝炎在输血后潜伏期平均为7.8周(5—12周),最长可达30周,最短2周左右。

肠胃疾病
    急性胃肠炎是由于进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症状主要显露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疾病,它的潜伏期约为2周。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为一天至两天,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通常起病急骤,症状表现先是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然后腹痛腹泻。

性疾病
     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组疾病,这些疾病的潜伏期各有不同。性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种类或者型别、病毒的致病性、病毒的数量、感染途径、被感染机体的免疫力以及其他非生理因素等有关。比如艾滋病病毒,短则一个月以内,长达数十年,一般来说,经输血感染的剂量一般较大,所以潜伏期相对较短,而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剂量较小,因此潜伏期相对较长。

很多疾病潜伏人体多年,悄悄“生长”而无法检测,然后在条件成熟时被一些偶发因素“触发”,公开“现身”并快速泛滥,瞬间让人措手不及。这意味着,要扼杀其继续发展,可以在它们的发展过程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疾病潜伏知识,并尽量避免“触发”其危险因素。一般而言,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移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四,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总是没错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疾病除了在生理上长期受刺激产生病变外,还与生活心理有关,因此都市人一定要学会减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