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老年痴呆患者:女多于男
媒体报道
阅读: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伍展虹) 重阳节临近,广州脑科医院近期举办关注老年痴呆患者活动。医生指出,老年痴呆女性患者比男性多,并提醒,有抑郁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比其他群体要高。

50多岁患病者渐出现

早在2005年,广州脑科医院曾在广州开展过老年痴呆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为4.81%。参与调查的医生指出,如今这个数据只会有增不会减。

该院老人区主任陈建平介绍,老年痴呆平均发病年龄是72岁,但近年出现较多的早发型病例,平均发病年龄是50多岁。总体来说,女性患者的患病率比男性高,“与女性平均寿命长有关,也与女性平均文化教育水平比男性低有关”。

陈建平提醒,患抑郁症、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老人具有较高的患病风险。此外,老年痴呆也有少量的遗传因素。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由于其脑部开发较少,患病几率比知识分子高。

预防关键在于控血糖血压

陈建平说,预防老年痴呆最关键在于控制好血糖血压:“一旦发现血糖血压偏高,就要及时降下来,不要让它压迫影响到脑部。”

步入老年后,市民要注意做日常的认知训练,如多动脑多学习,看书读报,下棋,看电视,与人交谈等;或采用记忆加强训练,包括记忆丧失教育、放松训练、记忆技巧训练及认知重建。运动方面要坚持且适量,陈建平建议做“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例如每日步行3公里,每次持续30分钟;其他形式如快走、慢跑、倒退行、汽车、游泳、太极拳、爬山、踢毽都可以”。此外,可多参加益智活动、集体活动,例如打麻将、手指操等,适当参加也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至于早期患者,应注重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自己进食、穿衣、大小便、行走和上下楼梯;认知方面要要常参加缅怀活动、记忆训练和感官刺激活动。过往病例显示,患病之后死亡期时间跨度比较大,从2年到20年都有。医生提醒,对患者的照料越专业越到位,患者的寿命越长。

相关

识别老年痴呆十大先兆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楠楠 实习生 李奇芳 通讯员 简文杨 孟洋阳)近日记者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李中教授了解到,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44亿人,其中65岁以上每20人就有1人患老年痴呆。李中提醒,老年痴呆有如下十个自检指标。

1.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起居活动。例如:炒菜放两次盐,做完饭忘记关煤气。

2.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例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

3.语言表达出现困难。例如:忘记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

4.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例如:不记得今天几号、星期几,自己在哪个省份。

5.判断力日渐减退。例如:烈日下穿着棉袄,寒冬时却穿薄衣。

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例如:跟不上他人交谈的思路,不能按时支付各种账单。

7.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例如:将熨斗放进洗衣机。

8.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以前显得异常。例如:情绪快速涨落,变得喜怒无常。

9.性格出现转变。例如:变得多疑、淡漠、焦虑或粗暴等。

10.失去做事的主动性。例如:终日消磨时日,对以前的爱好也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