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妇儿中心珠江新城院区门诊大厅,一名志愿者在弹奏钢琴,引来不少人上前围观。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楠楠 张秀丽
通讯员 欧晓芳 简文杨 周密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康健
大堂摆放钢琴自动演奏,十米油画巨作“从天而降”,一边拔牙一边看电影……这里不是艺术馆,也不是电影院,而是广州一些医院内的特殊布置。上月初,北京朝阳医院招募“钢琴志愿者”,在门诊大厅内为患者演奏曲目。新闻一出引起了多方热议,市民网友有赞有弹。
高雅艺术进医院,是否会违背初衷?记者日前走访广州市多家医院,了解到钢琴进入广州医院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目前中大肿瘤医院、珠江新城市妇儿中心等医院都常设有钢琴演奏,从最初的不受理解到逐渐地被市民接受。
摆放钢琴
代表医院:中大肿瘤医院、市妇儿中心珠江新城院区
钢琴“无人演奏”引无数人围观
在广州市区,第一架“飘”进医院的钢琴,应是位于东风路的中大肿瘤医院门诊大堂内的“星海”牌钢琴。2009年,该院新门诊区“闪亮”登场,为打造一个酒店式大堂,医院设置了布艺沙发、笑脸墙、艺术品展示区等酒店“元素”,还引进了一架广州本土产的自动演奏的钢琴。
“通过电脑机械控制就可演奏曲目,当时在广州是首创。”该院门诊办主任庄爱华说,当时钢琴的价格是5万多元,由于电脑控制“无人演奏”,琴键一上一下音符就跳出来,一时引起了不少人围观,每天的演奏时段也聚集了不少患者和家属,“有懂的,也有不懂的,就是围观一个新生事物。”
广州市妇儿中心在珠江新城院区落成以后,也在门诊大厅里引进了钢琴演奏艺术,但却是通过招聘志愿者的方式在大厅里演奏。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正在候诊或是等待挂号的患者喜欢坐在钢琴的前面,细心聆听乐曲。一名患者说,听听音乐也是对心情的一种放松,总比枯燥的等待要好些。
外地志愿者提前约办“演奏会”
中大肿瘤医院首吃螃蟹,该院一名副院长说,“现在这个钢琴成了一个名片,有些领导或者外院专家来参观都会惊讶,医院原来也可以弹钢琴的?”
庄爱华称,钢琴引进后的第二年,不满足于机械演奏的院领导建议,对外招募“钢琴志愿者”进行现场弹奏。消息一出,马上吸引了一批志愿者,多数以学生为主,“时间上我们会迁就,要求弹奏的曲目以舒缓轻松为主,像《命运》这种激昂的乐章就不提倡演奏。”令人意外的是,志愿者热情不减,甚至还有音乐专业学生带来了小提琴合奏,成了医院一道风景线。
还有一名浙江舟山的准专业钢琴演奏者在了解到该院有钢琴演奏后,专门借着出差机会前来预约演奏,“我们为这位有心人制作了海报,当天大堂演出有很多听众围观,弹奏了有半天。”
对于日前出现的“钢琴进医院”之争议,庄爱华表示,钢琴曲在医院响起这几年来,感觉益处还是很明显的,一方面音乐可以让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此外,营造了这样一个高雅环境后,即便发生不愉快或者口角,双方也会更心平气和接受解释。
悬挂画卷
代表医院:中大肿瘤医院、中山六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院区
放疗中心挂十米巨作做“画疗”
在钢琴进驻不久,中大肿瘤医院又有另外一个高雅艺术品落户。2010年7月,一幅10米高、2米宽的巨幅画卷悬挂在放疗中心大厅内。据介绍,这幅名为《生命之柱》的巨幅油画是澳大利亚画家、诗人Ann Abrahmsen所作,其先生Simens系新西兰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晚期多发性骨癌瘤患者。Ann在与丈夫抗击病魔的过程中有了创作该画的初衷。
“她创作这幅画作,是想到癌症患者难免会有焦虑甚至感到恐惧,一些美丽的画卷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希望和愉悦,因此能起到‘画疗’功效。”该院一名负责人介绍,画面还选择了鹅黄色为底色,给人温暖的感受。画中植物象征着生命,向上的枝干全部是用基因序列的模型图粘贴上去,寓意了不屈的生命精神。
“刚开始有人看不懂这种画作,觉得像烤焦的植物。”该院一名工作人员笑称,对于艺术的欣赏,每个人水平各不相同,后来医院还专门做了一个铁牌子进行注释,也有一些放化疗患者看了后觉得从中获得了求生的欲望。
妇婴区设《三字经》寓教于养
这种在医院内挂油画、壁画以营造人文氛围的方法在广州的医院较为常见,如果按画幅大小而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门诊大堂内挂壁的两幅各10来米长的陶瓷壁画,应属市内之最。据该院院办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两幅画作以中西医鼻祖神农和希波克拉底为创作主线,体现出世界医学的精髓:爱、科学、实践性,“让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恢宏的叙述了解医学发展历史,加强医患间的信任和理解。”
位于番禺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则更体现妇幼特色文化,在门诊与住院楼之间的长廊,专门布置上百幅《三字经》、漫画大师丰子恺《护生画集》的大图片,适合家长带着孩子细细观看,体现“寓教于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