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按医生说的治,请大家别再帮我转发了
媒体报道
阅读:

病情略有好转,专家称须证实由传染病引起才可能会传染

7月31日至今,一条医疗求助信息在广州家长群中被广泛转发:8岁男童到泰国、珠海旅游度假后发烧,送入医院PICU抢救。求助信息中“医生提醒”:近一个月内与男童有密切接触者要注意是否有感冒发烧症状,“由于无法确定病毒的来源,所以无法确定是否有传染性。”

信息引发关注,钟南山院士也对此表示关心。

记者获悉,目前男童病情稍稳定,确定是严重感染导致急性起病,但还未确定是哪一种病原菌。呼吸专家呼吁,切勿过度紧张,ARDS是常见重大疾病,但并不是传染病,只有证实由传染病引起才会有传染性。

文/记者何雪华 图/由家属提供

7月30日上午,一则求助信息开始出现在微信微博:越秀区中星小学一年级的李天政在省医PICU儿童危重症监护室,有熟悉ARDS病情的医生,望推荐。

信息最早出现于家长Q群上,家长再向群外转发。男童的父亲李国栋向记者证实,信息是30日凌晨他发到儿子班级的Q群上的。

“再晚一点可能就没命了”

李国栋介绍,孩子当日在赶赴医院途中出现嘴唇变紫、呼吸困难、体征变弱等,就近到省第二中医院进行急救,会诊无法确定病因,又转院至省医PICU抢救。小天政被确诊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得知ARDS的救治成功率仅20%~50%,心急如焚的他发出求助信息。

昨日中午,记者联系到了省医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小天政7月30日抵院时情况已经相当严重。该负责人表示,ARDS在世界范围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严重病征。小天政的病程符合急性发病特征,“再晚一点可能就没命了”。目前孩子情况稍稍稳定。

小天政的ARDS虽可确诊是感染导致,但取样检验中,却是常见病原体阳性率不高的结果,因此未能确认是什么病原菌导致。

钟南山打来电话宽慰

李国栋告诉记者,昨日上午, 钟南山院士亲自打电话给他,表示了解过小天政的病情,还与其他专家商讨过,认为存在细菌感染导致发病的可能性,这种情况目前并无特效药,办法是对症支持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与恢复。”在理解了“大部分病例无法找到病原体,是相当正常的”,他决定全力配合医院的治疗。昨日,他向记者表示,已在各种群上呼吁“停止转发”,但收效不大。

“不只一个人在战斗”

李国栋告诉记者,求助信息一贴到Q群上,就被转发出去,有人帮忙联系专家、床位,甚至连远在港澳的朋友都知道了。“这是我们个人的危难,却收到社会的无私关怀”,这种“不只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让他逐渐坚强起来。

家人目前已着手变卖房产、贵重首饰等筹集费用。学校方面划拨了1万元捐助,这两日,老师、家长们组织了自发捐助行动,初步收到捐款约4.8万元。

权威释疑:

未确定病原菌 未必有传染性

记者获悉,求助信息中“医生提醒”部分的内容引发了不少市民关于该病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担忧。记者就此采访了呼级内科疾病专家、中山六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正贤教授。

陈正贤介绍,严格来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不是一个单纯病种,而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主。此征确实是严重病征,死亡率高达30%~40%,好在相比成人而言,孩子的死亡率没那么高。

ARDS多呈急性起病,病因或诱因却很多,熟知的比如脓毒症、肋骨骨折、胃内容物误吸、肺挫伤或破裂、重症肺炎、淹溺、头部创伤昏迷、神经源性反射性肺水肿、急性胰腺炎、血胸、气胸等等,甚至大量输血及输液过多、骨折后的脂肪栓塞等,都可成为诱发因素。陈正贤认为,与上述病因相比,传染性疾病引起ARDS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较少见,感染SARS病毒、H7N9病毒等的危重症病人会出现ARDS。

不过,救治过程中会对常见病原体进行检测,以阳性率来确诊。因此,“由于无法确定病毒的来源,所以无法确定是否有传染性”,不能成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传染性的判定,准确来说,应当是“传染性疾病导致的ARDS才会有传染性”。

诱因众多

尚未查明

脓毒症

肋骨骨折

胃内容物误吸

肺挫伤或破裂

重症肺炎

淹溺

头部创伤昏迷

神经源性反射性

肺水肿

急性胰腺炎

血胸

气胸

大量输血输液过多

骨折后的脂肪栓塞

 

传染性疾病导致的

ARDS才有传染性

发病过程

7月10日~13日

一家三口到泰国普吉岛旅游

21日~27日

孩子到珠海亲戚家度假,27日身体不适。

28日

返穗,到省第二中医院儿科看病,发烧至38.5℃。

29日

再次到省二医就诊,输液、吃药,体温却不降反升,最高到39.5℃。晚间,出现呼吸局促,第三次就诊,打了消炎针,遵医嘱每隔3个钟头吃药,体温出现反复。

30日

病情急转直下:凌晨约6时醒来后,孩子感到“胸口痛、呼吸困难”,送医途中嘴唇变紫、呼吸困难、体征变弱。第四次送往省二医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