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5月8日发布低价药新政,取消以往低价药最高限价,希望让老百姓能用上物美价廉的低价药,同时给予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激活市场。新政实施一个月,已有药企积极反应,而在低价药还没全面恢复活力的过渡期,老百姓选药也要学会算账。
激活药企积极性
“以前一直在吃的袋装维C银翘片,现在许多药店都买不到了。”50岁的李阿姨告诉记者,以前感冒了都买售价3元左右的袋装维C银翘片,现在不得不买售价近10元的盒装维C银翘片,同样的药,换个包装就要贵将近3倍。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发改委发布低价药新政,取消以往的低价药最高限价,改为按患者日均药费支出上限管理,给予企业一定的价格利润空间,目的是为了激活低价药市场。新政实行一个月来,入选低价药第一批公布目录的企业反应迅速。白云山和黄中药宣布增资10亿元,确保入选低价药目录的品牌产品能够保质、保量地供应市场。
广药集团董事长兼白云山和黄中药董事长李楚源介绍,低价药政策虽然是给目录中产品提升价格的空间,但实际上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降低了他们的医疗负担。举例来说,肠胃不舒服的人,也许吃个保济丸就好,但是因为价格太低,没有空间可以做推广,消费者在药店买不到,于是只能买个二三十元的药物。
但低价药政策实施后,企业可以在规定范围内按成本匹配价格,这样就有更多的空间做推广,使消费者可以用上低价药,解决目前低价药“有价无市”的困局。“哪怕提价到5元一天,也比二三十的药物还便宜,所以消费者的负担最终是降低了的。”他解释。
然而就记者了解,作为“低价药使用大户”,医院目前仍面临着某些低价药紧缺的问题。广州某三甲医院药剂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低价药供货还是很紧张,新政出台才一个月,医院采购低价药紧张程度无明显缓解。
药价疗程疗效都要看
很多市民都习惯于“大病医院看,小病自己看”,对于一些头疼发热的小毛病,自己在药店买药总是省时省力许多,那么怎么选择药物也是一门学问。“低价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值概念。什么药能越快治好病,什么药就越省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正贤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喜欢选择昂贵的进口药,有的人喜欢价廉物美的中成药,其实药物的选择,单价与有效治疗时间,一个都不能少,要算的是恢复健康的总成本。
选择药物,首先要看效果,“如果80元的药用了十天还没有效果,或者需要使用两三种80元的药才有效果,而100元的药一周就缓解症状了,那么看起来高单价的药物其实是价廉的。”
(记者 谢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