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独生子女孤单,是很多父母选择生“二孩”的原因之一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历经多月焦虑猜测,有父母已准备好罚款,甚至过了预产期仍带病等待
上午政策公布 下午踩点剖腹
昨天上午,广东“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兴奋的是临盆妈妈们,历经多月的焦虑和猜测,第二个宝宝终于可以“合法”出生。
昨天九点出生
省了一笔罚款
昨日,在广州海珠区妇幼医院产科住院部,记者见到一位幸运的妈妈,她的第二个宝宝正是在广东“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当天呱呱坠地。
这位妈妈姓沈,她的第一个孩子今年4岁。“去年初就听到开放二孩的消息,我们就决定搏一搏。”沈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商量好,如果政策下来,就是好事,若迟迟未落实,那就甘愿被罚钱。“我们已经把罚款准备好了,我们都是做生意的,没有单位束缚。”
于是,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国家出台政策正式开放“单独二孩”,这让他们喜出望外。“当时好激动啊,觉得真是太幸运了!”然而,全国部分省市陆续出台政策,而广东却迟迟不见落地,沈女士不由得慌起来:“当时有一点犹豫要不要再等等,但孩子太大了,真的不忍心打掉。”在丈夫的坚持下,沈女士终于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本来昨天是预产期,但孩子一天不见动静,今日凌晨2点钟才破水,上午9点出生。似乎他知道要等这个日子似的,真是个幸运的宝贝!”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出生的时候她还没有看到新闻,好消息是下午护士们告诉她的。“我和老公决定孩子的小名就叫‘幸幸’。” (陈学敏)
带病拖延三天才剖腹
“我准备下午剖腹生了。”广州的杨女士在朋友群里叫了起来,一切都准备好了,过了预产期三天的她,就等政策落地这一天。
昨日12时,记者在人民中路的广州市妇幼保健中心见到正在办理入院手续的“单独二孩”妈妈杨女士。她今年30岁,怀头胎时属剖腹产,怀二胎时出现瘢痕子宫。
3月19日,产科接诊医生就已建议她入院待产。“像这种疤痕子宫一般是要39周就收入院来做手术的,但是她就是因为要等这个政策,所以一直拖。”广州市妇幼保健中心产科医生郭芳表示,昨天杨女士的胎心监护已经很不好了。
杨女士的铤而走险让医生捏了把汗,郭芳表示,杨女士在最后一周存在1%瘢痕破裂的危险,“万一出现宫缩就很危险,大人小孩都难保住的。”
3月27日上午10时,广东“单独二孩”政策表决通过,杨女士决定入院进行剖腹产。
杨女士的家属向记者称,本来早已做好了接受罚款的准备,但是杨女士非要等政策出来。幸好她这几天没有出现宫缩。“这一忍意外地省了30多万元的罚款。” (王普)
昨日“打胎”人数减少
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各大医院产科发现,昨日政策出台后“踩点”出生的“单独二孩”宝宝并不多。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医院几家大医院产科统计的数据来看,昨日出生的宝宝一共不到20个,并无符合政策的“单独二孩”宝宝。“对于‘双独二孩’,很多人都是深思熟虑后才考虑要的,现在‘单独’刚开放,市民需要一段过渡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一名医生解析。
记者了解到,虽然新生宝宝不多,但“打胎”的人数有所减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一位妇科医生告诉记者,昨天来做人流手术的只有三四例,比往日有所减少:“这三四例当中有一例还是因为孕检中发现宝宝健康有问题而引产的,其他的都是未婚先孕的,并无‘二孩’妈妈来打胎。”
(陈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