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饮食习惯不当易发肝胆管结石
媒体报道
阅读: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黄晓明  简文杨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万云乐教授


  夏季是结石病的高发季节。一直以来,结石反复发作,清除不彻底,是患者最痛苦的事情。


  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外科获悉,一位多次发作胆结石的阿婆,通过肝切除彻底终于解除其烦恼,在术中取出胆结石数百颗。


  结石清不净是肝胆管结石的老难题


  69岁的张婆婆,17年前曾做过胆囊切除,术后7年又在当地医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不料3年前,她再次遭遇胆总管结石,当时采用微创取石,谁知还是没清除干净。日前,厄运再次降临到张婆婆身上,出现腹痛、寒战等症状,体温最高竟达41.5℃,被送到中山六院救治。“为何老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胆道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能否根治?”家属十分困惑。


  对此,该院肝胆外科主任万云乐教授认为,反复胆总管结石的原因在于肝内胆管结石未彻底清除。“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疾病,结石分布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他坦言,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目前还存在许多难题,如结石无法彻底取净、肝内胆管狭窄易使胆汁引流不畅、结石重新形成等。


  低蛋白高碳饮食、不吃早餐易招石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和成石机制非常复杂,至今没有完全阐明。万云乐告诉记者,目前认为比较明确的有关因素有:胆道细菌感染,胆道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胆管囊肿和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胆道寄生虫如胆道蛔虫病和肝纤维化等。成石机制涉及到胆汁的成份及其稳定性的改变等因素。


  饮食是否对肝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影响?他肯定说,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胆管结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肝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可能与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结构有关,结石多为胆红素钙结石。其次,长期饮食不规律或不食早餐,可以导致胆汁过度浓缩或不规律排放,不利于胆汁的稳定性而易形成结石。再者,饮食不卫生,寄生虫如蛔虫导致食品和饮用水的污染问题也有关,“肠道蛔虫进入胆道的直接后果是胆道细菌感染,感染性胆汁包绕蛔虫卵或虫尸体形成结石。”


  切肝清石是肝胆管结石的最佳疗法


  像张婆婆这种以肝切除清除胆管结石的方式适合什么样的患者?通常听得较多的是切胆囊。


  万云乐表示,切除病变肝以最大限度地清除含有结石、狭窄及扩张胆管的病灶,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手段。医生常常根据肝内胆管结石数量及分布范围、肝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肝脏的病理改变、肝脏功能状态及患者的全身状况,为患者制定针对具体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 1.胆管切开取石术;2.肝部分切除术; 3.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4.肝移植术。在不同的患者中,有时胆管切开取石术、肝部分切除术和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同时应用,也包括胆囊切除手术。肝移植术主要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终末期肝功能紊乱患者。


  专家支招


  如何预防肝胆管结石?


  改善饮食结构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减少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至关重要:


  1.岂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岂酗洒;尤其是己有胆石症者;


  2.忌暴吃含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内脏、油煎油炸食品;少吃含钙高的食物。岂鱼生尤其河生;


  3.注意饮食和饮用水的卫生,以防吃入蛔虫及残留农药;


  4.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各类水果;


  5.坚持规律饮食,不要过饱;


  6.少食包装食品和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