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生化、CT等六大类检查项目,广州有24家医院入选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陈枫 通讯员/粤卫信) 从明年起,老广在省内一家大医院掏钱做了CT、核磁共振等检查,到省内另一家同级医院看病时可望不必花“冤枉钱”再做一次同样的检查。
昨日,省卫生厅发出《关于开展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要求广东省人民医院等52家首批纳入互认范围的三级医院,从2011年1月1日起实行医学检验、影像检查项目结果互认。
首批纳入互认范围的52家三级医院,有24家在广州地区,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包括省、部、市属不同类型,中山大学8家附属医院全部入选。其他20个地市中,除了汕尾没有三级医院,其他每个地市基本各有1家实力最强的人民医院或中心医院入选。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市中,汕头有4家医院入选,深圳、湛江各有3家,韶关、珠海各有2家。
省卫生厅首批选择了稳定性好、质量能够监控和费用较高的六大类项目进行互认,以后将逐步扩大互认项目。六大类检验、影像检查互认项目有:(一)临床生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二)临床免疫:甲状腺功能测定、肿瘤标志物等;(三)临床微生物:细菌分型;(四)临床血液和体液及各类涂片细胞学检查;(五)普通放射性检查,包括普通平片、CR、DR;(六)使用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项目,包括PET-CT、PEI、SPECT、CT、MRI、DSA等。
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实行医学检验、影像检查项目结果互认,将有利于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降低病人就医费用,简化就医环节,改善医疗服务。省卫生厅要求,各市卫生行政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要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二级以上医院的互认工作,并做好与三级医疗机构互认工作的衔接。
新政能否遏制“重复检查”?
市民:医生仍有很大决定权,易钻空子医院:影响收入,或遭变相抵制
市民呼唤多年的“检查项目结果互认”,终于迈出第一步。新政能否遏制“重复检查”、缓解“看病贵”?
据了解,这项工作是卫生部今年强力要求推行的,黑龙江、湖南、福建等省份近期已经启动。不少广州市民在表示期待的同时也有忧虑,担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记者发现,广东此次规定有7种情况可不列入互认范围或不受互认限制:一是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验、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如与疾病诊断不符合等);二是检验、检查结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大的;三是检验、检查项目意义重大的(如手术等重大医疗措施前);四是检验、检查结果与病情明显不符的;五是急诊、急救等抢救生命的紧急状态下;六是患者或其亲属要求做进一步检查的;七是其他符合诊疗需要的不可预测情形。
广州市民黄伯认为,这个规定仍然给予医生很大的决定权,政策弹性很大,容易被钻空子。一些检查特别是生化检查,变化较快,若医生以病情变化为由,提出要患者重新检查,患者敢不做吗?
广州一位资深医院管理人士透露,目前政府对医院投入很少,检查费占医院整体收入三成到五成之间,如果严格执行“检查结果互认”,医院收入势必大受影响,不排除一些医院会以各种理由消极或变相地进行“软抵制”,患者看病负担仍难减轻。
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也坦承,“检查结果互认”只是遏制医院“大检查”的一个重要措施,只是治标,实际效果仍需观察。根本之道仍在于解决医院的筹资机制问题,政府要切实加大投入和监管,以切断医生开“大处方”的利益链条。陈枫粤卫信
首批实施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的三级和按三级管理的医院名单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广东省口腔医院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中山大学口腔医院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广东省中医院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珠海市人民医院 | 汕头市中心医院 |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
粤北人民医院 |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
河源市人民医院 | 梅州市人民医院 |
惠州市中心医院 | 东莞市人民医院 |
中山市人民医院 | 江门市中心医院 |
阳江市人民医院 |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
湛江市中心医院 |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
茂名市人民医院 |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
清远市人民医院 | 潮州中心医院 |
揭阳市人民医院 | 云浮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