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留下的伤口如迟迟难以愈合,应及时治疗,别一拖了之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黄晓明、简文杨)市民吴阿姨做外科手术后,在腹部留下一道伤口,不料伤口经久不愈,流“水”长达15年,且出现了多种复杂症状。近日,吴阿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外科成功接受手术。医生表示,手术留下的伤口如迟迟难以愈合或者出现不正常的变化,应及时治疗,别一拖了之。
伤口周围硬如石头
吴阿姨今年55岁,15年前曾遭遇外伤,导致左边肝脏破裂,在某医院做了“左肝手术”。术后,腹部腹壁伤口一直都有渗液,辗转多家医院都未治好。“流着流着也就习惯了。”吴阿姨无奈地说,由于觉得没多大希望,便放弃了治疗。然而,最近半个月,伤口突然肿痛难耐。
忍无可忍的吴阿姨经过他人介绍来到中山六院肝胆外科。据接诊护士回忆,吴阿姨入院时肚子上裹着厚厚的包布,掩藏了一道12厘米长的手术疤痕。手术切口正中可以看到一个大小约1.5厘米×1.0厘米的瘘口,不间断有脓水流出,而且周围皮肤严重红肿。由于瘘口时间太长,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瘘口周围组织质地坚硬如“石头”,需要按压后才能感觉有轻微疼痛。
一次手术完成八项任务
情况并非一道瘘口那么简单。据中山六院肝胆外科主任万云乐教授介绍,根据CT检查,吴阿姨有“左肝内胆管内结石、扩张;腹壁及腹腔内脓肿,部分与残余肝左外叶分界不清;胆总管下段结石,并以上胆管扩张”等一系列症状。由于患者病史长,病情极其复杂,加上腹腔内炎症性粘连广泛,导致手术出血多,难度极大。所幸,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万云乐教授认为仍有手术治愈机会。
日前,吴阿姨接受了“八合一”手术,即在一次手术中完成“剖腹探查+腹腔慢性脓肿切除+腹壁瘘管切除+左半肝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等八项任务,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3天,吴阿姨的胃肠功能便逐渐恢复,能吃流质饮食,目前已基本康复,可以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