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广州大肠癌发病年增5% 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
媒体报道
阅读:

广州大肠癌发病年增5% 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
--------------------------------------------------------------------------------
 
转载自金羊网 2007-07-04 14:34:40 



与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及时“方便”有关


本报讯  记者陈辉、实习生袁小鹭报道:台湾著名电影导演杨德昌近日因大肠癌病逝,大肠癌再次引起公众关注。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了解到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广州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仅有10%的大肠癌患者被早期发现,有相当多的大肠癌
曾被误诊!


据中山大学附属胃肠肛门医院副院长任东林介绍,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高居癌症死因第三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递增,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两倍,而在广州的发病率增速更高达5%。


据了解,广州大肠癌发病率快速增长与市民饮食结构逐渐西化———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为主有密切关系。广州的传统饮食结构过于精细,市民很少吃玉米、小米、谷物等粗粮。


据统计,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肠癌的发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年轻化趋势,甚至30岁以下直肠癌病例近年来也越来越多;二是低位直肠癌的比例较高,这与我国居民的排便习惯有关。


任东林介绍,正常的排便习惯是有了便意就应当立刻如厕。但城市人生活节奏快,许多人有便意也强忍着,长此以往会导致便秘的发生,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据介绍,大肠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如能早发现、早治疗,有90%的患者能够存活5年以上。但许多大肠癌患者在早期发病时被当作痔疮、肠炎等病医治,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说,早期大肠癌的症状多反映在大便上,即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以及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


专家建议:对于家族有肠癌背景的“高危人群”,40岁时应做第一次肠镜,5年后做第二次肠镜,中年人在体检中增加肛门指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