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讯(通讯员 陈志和)注意皮肤的清洁。勤洗澡、洗脸,定期洗头。经常保持皮肤干净、洁净是美的前提,皮肤清洁才能保持健康。油腻皮肤的表面容易粘着污垢,寄生细菌,应用肥皂和热水清洗。对干燥的容易发生裂隙的皮肤,要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香皂属于中性肥皂,最适用于洗涤皮肤。儿童皂和硼酸皂是多脂性皂,适用于小儿和干燥而易受刺激的皮肤。
洗澡提倡淋浴,可避免传染性皮肤病。洗头切忌用碱,因为碱可使头发发黄、焦枯、易断。一般人用中性肥皂洗头较好,用普通的洗发膏亦可。雨水、自来水,适宜于洗涤皮肤和头发。头发油腻或头屑多的人可用2%采乐洗剂,或硫磺香皂洗头,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此溶液还可使硬水软化。硬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会刺激皮肤、头发,并使头发互相胶粘,易于折断。使用硬水时,可先煮沸数分钟,使碳酸盐充分沉淀。有人提倡在洗头时加些醋,洗头后在头上搽一点硼酸水,或用生鸡蛋(蛋青、蛋黄)揉搓湿润头发,经3~5分钟后用温水冲洗。
洗手时应将指甲甲沟中的污物洗净,指甲过长影响美观,应经常修剪。手与外界接触的最多,常常是带菌的媒介,与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的人握手容易感染细菌。手及指甲前沿的甲缝容易藏污垢、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当搔抓皮肤时,微生物就容易由抓破处进入皮肤。预防传染性皮肤,首先应加强手部的清洁卫生,避免搓揉或搔抓有病变的皮肤。万不得已搔抓后,也应立即用肥皂水洗手。
对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洗涤丝毫不能解决问题,用热水、肥皂解痒更达不到目的,还会越刺激越痒。
正常皮肤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表面能形成一层乳化脂质膜。阻止水分过渡蒸发,保持皮肤柔软润滑,避免皮肤干燥皲裂。这层脂质膜偏酸性,可以中和粘在皮肤上的碱性物质,抑制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如果经常用热水烫、肥皂水洗,就会破坏皮肤表面这层保护性脂质膜,致使皮肤失去柔润性,容易出现干燥、皲裂,从而降低皮肤的抗细菌、霉菌能力,增加可感染性。有些皮肤患者本来就皮肤干燥、分泌功能不良、或红肿、渗液、瘙痒,再这样烫洗会使病变加重。因此,发生病变的皮肤不宜用热水、肥皂烫洗。
(曾刊登于《21世纪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