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生活广播】2月5日专稿:【中山六院驰援武汉医疗队快报】2月4日记录:医疗队中最年长的成员,59岁韦民主任。
媒体报道
阅读: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本次驰援武汉医疗队中,韦民主任是本次医疗队年龄最大的成员,韦民主任今年已经59岁了。

(韦民主任)

 

韦民主任2003年3月因抗击非典荣获广州市“三八”红旗手,2003年6月荣获广东省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二等功。2003年6月荣获广州市抗击非典标兵称号。

(扎辫子的呼吸科专家)

 

59岁的呼吸科专家变成了扎辫子的小姑娘,为了方便工作,韦民主任把头发扎成小姑娘的辫子。

(下班归途的医护们)



“战疫”中的立春(节选)


中山六院手术麻醉中心  许德强


今年的立春和往年不太一样,不知不觉,我和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战友们支援武汉已经第七天了,立春的今天,我睡觉醒来,拉来窗帘,看着武汉的天空;打开窗门,呼吸着武汉的空气;打开房门,感受着武汉的现状,我在祈祷着武汉好起来、中国好起来,我想这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声音。



立春,关于武汉传来了很多声音,这种声音是让全国人民安心的声音。国家防化部队进驻武汉,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火神山医院在立春之际开始收治患者,缓解了武汉的床位紧缺问题,转运患者分秒必争。



立春中最棒的快递员,就是我们可爱的部队运输车队,为武汉带来各种物资。国家卫健委将组建3000多人医疗队接管新的重症患者收治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对于医护人员防护的口罩和防护服紧缺问题,全世界在动起来,纷纷捐赠,工厂也在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生产着…所有关于武汉的声音,都是那么振奋人心,战胜病毒指日可待。



立春,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武汉,驻扎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七科,队员没有一个感染,没有一个人掉队,纪律严明,敬畏生命,敬畏章程,敬畏职责,不畏生死,不忘初心。


         

立春,监护室里,患者呼吸困难,那种频死感的声音,谁体会过呢?我想只有患者自己才能体会那种难受,面对患者,我的战友们奋力抢救,打补液,搬氧气桶吸氧,准备抢救车…大家各司其职,动作敏捷、条理有序;护士站里,医生目不转睛紧急开医嘱,护士两人迅速审核医嘱;治疗室内,堆积如山的补液,瓶盖声、勤快手和火眼金睛;走廊里,患者打开水的身影,医生与患者的谈话的场景,护士推着治疗车的背影,还有那等待中的家属,领着患者的药物和晚餐,他们渴望被救助的眼神,久久的印在我心理;病房里,干咳声,用力的呼吸声,患者无力的躺着,用渴望的眼神注视着白衣天使的走来,渴望十八般武艺用在患者自己身上,早日出院,再也不用晨抽血、量血压测体温,再也不用输液输氧,再也不用带上口罩。


        

所有的一切,我告诉我的患者,要加油,一起挺过去!


 

文、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供稿,记者: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