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媒体】驰援日记:一点一滴,医患心相连
媒体报道
阅读:




今天一上班就是停不下来的节奏,有35个患者需要治疗,其中8个病重,2个病危。2床和4床是白天新收的,u7是从icu转下来的,一个病情非常非常重的患者,而且都还没开医嘱。分管病人时,考虑到大家之前都是在病房,怕她们应付不了重症患者,我主动把监护室的患者接下来。监护室里有4个患者,两个病危,1个病重,病危的是u5和u7,病重的是u8的患者。

   接完班没多久,医生就开了一个动脉血气分析。我给患者抽血时,头一低,护目镜里全是雾气,无法看清抽没抽到血,只能用手扶着针,头抬起,等雾气慢慢散去,如此反复几次,针堵了。没办法,只能和阿姨说声对不起,幸好阿姨也很理解我们,说没关系的。

   本来,作为icu的护士,抽血气是我们的强项。但是隔着3层手套,戴着非常容易起雾的护目镜,有点使不上劲的感觉。幸好患者也很理解,我想最好的医患关系就是能互相理解,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

    u5的患者今天上了无创呼吸机,血氧一直都是七八十左右。由于带了一整天的面罩,患者特别的不耐受,一直在挣扎。我想患者也很清楚,带着无创呼吸机很难受,但是拿掉可能命就没有了,所以他只能在病床上不断地动来动去,只求换来片刻的舒服。我们让他不要乱动,一动他的氧只会更差,气更喘。患者很艰难的和我们说他难受,不舒服。这时候我的心也紧紧地揪着,迫切地希望我们病区能有一台呼吸机。只要患者插了管上了呼吸机,他不会这么难受,我们不会这么揪心。虽然作为护士,这些情况见得比较多,但我们不会对患者的任何痛苦变得麻木,只会更加敏感,更加深刻体会其中的艰辛。眼看着患者的氧饱和度下降至50,烦躁不安,我们一直在旁守候观察,终于发现是无创面罩移位,才导致氧饱和度下降。我们及时调整面罩后患者氧饱和度上升,平静下来。等到快下班时去看患者,他的氧饱和度终于上升至88%,我们才舒缓下来。除了u5外,u7也是一位很棘手的患者。她是从icu转过来的,有高血压病史,两侧大腿外侧都是带入压疮,患者不能自主活动,没有办法自己翻身,四肢严重水肿,末梢循环很差,肢端肿胀发绀。接班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0多,因为医院里没有呼吸机,没有高流量氧疗机,只能在面罩吸氧的情况下给她加用鼻导管吸氧,患者的血氧也只能维持在70左右。在患者严重水肿,血管都看不到的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还能克服困难建立静脉通道,真的要给她们点赞。交接班时给患者翻身,换床单,等一切弄好都快凌晨1点了,这时候患者的血氧只有50多,属于下一班的忙碌才刚刚开始。与昨天相比,今天很多患者的情况都好转了很多,因为很多患者都用上了我们医疗队带来的制氧机,很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都得到了改善。驰援虽然辛苦,但看着许多的患者日渐好转,一切的艰辛都值得。

   今天的值班是这几天最为充实的一天,有在icu工作的紧张感,有因为医疗条件限制带来的无力感,有因为患者理解的欣慰感,也有看到患者好转的成就感,真是百感交集。当然,也很感谢我们小组成员的帮忙,尤其是景毅,因为穿着防护服很闷很热,他不舒服头晕,但是他也一直在坚持着,跑来跑去帮大家的忙,还一直和我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叫他,真的是一个超级大暖男。

   虽然今天很忙也很累,但一切都值得!护理第五小组加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ICU 毕诗敏护士 2020年2月3日

(通讯员 简文杨 张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