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出发,进入武汉市汉口医院隔离病区。1月31日早上8点,广东省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护士长黄晓静在汉口医院正式上岗了。
医疗队员、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学主任医师张丽华告诉记者,目前,汉口医院病区已经做了明确分区,包括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以有效防控病毒传播。
第二批广东医疗队员中,护士们被分为7个护理小组,另有38名临床医生分一、二线上岗,还有1名院感防控医生。
“汉口医院里面很大也很空旷。”黄晓静说。她所在的护理组在病区四楼工作,楼梯左边是走廊,走廊尽头的左边是办公室。由于条件受限,医护人员只能在窄小的走廊里穿脱衣服、换鞋,之后再进去按照流程穿防护服。
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汉口医院的病区,每个人都去病房里看了一遍,以预评估病人情况。
每个班次工作时长为4个小时,黄晓静和另外十几名广东医护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中午12点,加上繁琐的穿脱防护服、消毒流程,六七个小时就过去了。
“这个病区一共60多个病人,桌子上放满了补液。上午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打补液,打完针已将近11点了。”她说。
首次交接,广东的医疗队员们对病区的环境、流程等还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一边工作,一边调整。
很快,他们就形成了默契——四人负责打针,病区护长去交接工作,一名男护士专门负责加药,两名护士负责洗刷防护品善后。
“我们来自广东各个地市,是新来的接管病区的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后,黄晓静和同事们一边查房一边和病人介绍自己。
张丽华告诉记者,目前病区里重症病人不多,整体病情平稳。入院时发烧的,经过几天治疗后绝大部分都退了烧,病人心情也比较平稳。“他们很配合,也很感激我们。”
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给黄晓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病房里为数不多的重症,需要戴面罩吸氧,换纸尿裤的时候翻身都会喘气。还有一位奶奶,没有家属陪伴,发餐时也不太想吃饭。
她和同事们留意到了这些情况,不断为患者们打气:“有需要就按铃叫我们,要多吃多喝,多想开心的事!”
4个小时之后,走出病房,医护人员们就像突然被卸走了全身的力气。脱下护目镜、口罩、防护服,每个人的脸上、眼上都被压出了印记,浑身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