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痛心!23岁女生打呼噜,鼻塞,没想到“元凶”竟是……
媒体报道
阅读:

近日,一名因为打呼噜前来就诊的年轻女孩到中山六院睡眠障碍呼吸专科张湘民教授处求诊,最终确诊为鼻咽癌,令人扼腕之余,也为大家敲响警钟:不可忽视鼾症或鼻塞加重的状况,因为很有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悄悄堵塞鼻咽的肿瘤

日前,接近下班时间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障碍呼吸专科张湘民教授诊室门口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小悠(化名),今年23岁,娃娃脸。这位年轻的患者主诉打呼噜,鼻塞,最近加重。

张湘民为她检查过前鼻及口咽,无特殊发现,但她稍胖的体型、增粗的颈部引起了张湘民教授的注意。正准备继续安排内镜检查和睡眠监测,只听女孩小声问道:颈淋巴结炎有没有影响?张湘民教授立即再次为她详细触诊,扪及她的右侧颈上部有数个荔枝至鸡蛋大的肿物,质硬,固定,无明显触痛。这正是不祥之兆。

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再仔细询问病史,原来该患者发现右颈上肿物已5个月,曾在当地医院检查并做B超,诊为慢性颈淋巴结炎,用药治疗无改善。近日症状加重,出现鼻塞、耳鸣、睡眠打鼾,还有过鼻出血。

患者自行上网多番查询,慕名前来中山六院求诊。张湘民教授嘱咐助手赶紧为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和联系CT增强扫描。果不其然,鼻内镜检查见到右侧鼻咽巨大肿物,堵塞后鼻孔并侵及左侧鼻咽。


广东人群高发鼻咽癌,切莫忽视危险信号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张湘民已判断出导致患者“打鼾”的元凶,正是广东人群中最多见最可怕的鼻咽恶性疾病——鼻咽癌。

令人扼腕的是,病理报告确诊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增强CT显示鼻咽巨大肿物,颈淋巴结多个转移病灶,已达到T3N3(即已发展到晚期)。张湘民教授迅速安排患者住院,请会诊,制定综合放化疗治疗方案,先行诱导化疗。

看着年轻患者那纯真和期待的眼神,张湘民教授寻思,除尽快诊断治疗以外,还该如何给予合适的心理疏导。医务人员先设法联系患者家人告知病情,再酌情告知本人。

乐观坚强的女孩知道病情后哭了一阵,很快平静,表示会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目前,患者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化疗,相信奇迹一定会发生!             

鼻咽癌(NPC)到底是什么?

这个潜藏在身边的“恶魔”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

哪些因素与鼻咽癌(NPC)有密切的联系:

1、遗传因素

(1)家族聚集现象: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

(2)种族易感性:鼻咽癌主要见于黄种人,移居他处或侨居国外,其后裔仍有较高发病率。

2、病毒感染:1964年首次从非洲儿童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建立了一株可以传代的淋巴母细胞株。电镜下课件疱疹型病毒颗粒,由于它具有与疱疹病毒家族其他成员不同的特性,所以又命名为EB病毒。

3、环境因素:据调查显示,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内的婴儿,在断奶后首次接触的食物中便有咸鱼,腊味。使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频率及烹调方法有关,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盐。

NPC高危人群是哪些?

1、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南中国人,特别是有鼻咽癌家族史的广东人;

2、EB病毒感染者,特别是EB病毒定量检查持续增高者;

3、不良生活习惯者,如嗜烟酒,好腌制食品;

4、生活工作环境污染严重者;

5、有可疑症状体征者,如血涕血痰、耳闷耳鸣、鼻塞头痛、颈侧肿物和鼻咽炎症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最为重要。

有哪些检查方法可以早期检查出NPC?

1、EB病毒检查(抽血筛查);

2、鼻咽镜检查;

3、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活检);

4、CT扫描、MRI检查或者PETCT检查。

NPC有治疗方法吗?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中晚期病人需要采用化放疗联合进行。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8Se5kQeE43d4KyyzDXf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