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大部分恶性肿瘤的疗效仍不理想。
一旦被确诊,患者的生命就进入倒计时,寿命以五年计算,更有不少人撑不过1年、2年。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390万人,大量患者在等待新药续命。
幸而,近年来,我国本土肿瘤药物的研发正在发力。
一批医生也开始走到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第一线,积极在将新型肿瘤药物推向临床。
I期临床试验
让患者用上新药的关键一步
8月10日,广州传来喜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I期临床研究病房正式挂牌,这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内的第二家。

什么是肿瘤I期临床研究病房?
简而言之,就是做肿瘤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
什么又是I期临床试验?
其实,任何新药上市前都必须经过严格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而这些试验,就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
I期临床试验,即是指新药在动物身上做完“实验”后,挪到人体的第一拨“试验”。
主要目标是评估新药的安全性、药理作用及在人体的耐受性。
中山六院I期临床研究病房主任邓艳红教授强调,这一步非常关键。
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第一次用于人体身上,是存在最多未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I期试验成功了,才有后面的II期,III期,IV期,药物最终才有可能让患者享用到。
事实上,在过去好些年里,国内像这样专门针对肿瘤药物的I期临床研究中心并不多,尽管中国癌症患者对抗癌药需求巨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研究委员会主委沈琳教授解释道:
长期以来,很多肿瘤原研药都是进口药,它们I期临床试验早在国外就做好了。
而近几年,国家重视本土肿瘤新药的研发,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呈井喷状发展,也加大了肿瘤I期临床试验病房的需求。

据沈教授估计,近几年,全国已备案的肿瘤药物一期临床研究中心已增至上百家,研究的基本都是国产新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与进口疗效类似的药物也越来越多,这对肿瘤患者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
志愿者是“小白鼠”?
大咖辟谣:不,他们往往活得更长
然而,从事肿瘤药物研究数十年的沈琳教授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她强调:“现实真不是这么一回事!”
谁可以参加肿瘤I期临床试验呢?
往往是那些接受过常规治疗失败的肿瘤患者。这通常是他们的唯一希望。
“临床发现,那些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往往活得比其他患者要长。国际上所有肿瘤I期试验的报道都指出,受试患者的死亡率,并不比为非受试患者高,甚至还更低。”
沈教授介绍道,这些患者享受到的,并非新药带来的多大利益,因为新药试验效果暂且未知,而是得到更多的医疗关注和医疗关怀。
“在科学前提下,医生会无时无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医院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证患者的安全,哪怕动员全院力量,集合全市的医生资源为患者免费治疗。即便最终治疗失败,医生也会对他们给予最大的关注,因为这些患者是在为医疗做贡献。”
重症监护病房配备
为患者保驾护航
邓艳红教授也介绍,肿瘤I期临床试验需要由临床经验丰富、设备齐全、制度完善的医疗中心来开展,以确保研究的高质量完成以及患者的安全。

如该院肿瘤I期临床研究病房共有12张病床,配备有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仪,具备现场抢救能力,而这些一般要重症监护病房才会配备。
同时,该病房距离重症监护室很近,保障5分钟之内,就能让重症患者得到抢救。
邓艳红主任也透露,中山六院肿瘤I期临床研究病房即将启动PD-1免疫制剂、胃癌单抗、靶向药等药物的试验;
目前I期试验的对象一般不分瘤种,由于该院具有胃肠肛门肿瘤优势,也将加大力度开展胃肠道肿瘤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