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报】药片又多又大 前倾才会不粘嗓
媒体报道
阅读:







对于有哮喘病史的老胡来说,吃药常常会不小心粘到喉咙。到了最后,老胡吃药都变得有阴影,常会觉得粘嗓子,药丸卡在喉咙下不去,到后来一吃药就反射性地出现作呕的情况。如何解决服药粘嗓导致喉咙不适呢?专家表示,老病号对于服药并不陌生,但实际生活中,能做到正确服药的人却并不多。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药师谢春英,向读者讲解药物粘嗓的原因并介绍正确的药物送服方法。

指导专家

谢春英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药师

记 者 朱志安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粘嗓其实是错觉

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的衰退,在服用较大颗粒的药丸时,可能会出现难以吞咽或药物触碰到食道壁,从而出现喉咙不适或者药物粘附在嗓子里,感觉非常难受。

谢春英表示,有的患者在服药时会习惯干吞,药物触碰到较为干燥的食道,受到刺激的食道引起了痉挛,患者也就因此出现了不适及异物感。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了类似不适,只需要多喝几口水,异物感会在3~5分钟内消除。但若不适感持续5分钟以上,并伴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建议前往耳鼻喉科进行喉镜相关检查。

后仰干吞磨碎皆为误区

不少人在服药时没有水,就直接把药丸直接干吞,也有的人习惯在服药的时候先喝口水,然后再仰头把药丸吞下。谢春英指出,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有其缺点,干吞容易刺激食道,而后仰式对于胶囊容易造成呛咳。因为胶囊比水轻,在仰头时会浮在水上,吞咽时易引发呛咳。

还有的患者会因为药丸过大而将其磨碎,谢春英提醒,这样的做法并不推荐,特别是缓释剂和控释剂,如硝苯地平,这些制剂在药物表面覆盖有一层保护膜,一旦药丸外层被破坏,长效释放药效的作用也消失。

温水前倾让药片“一路顺畅”

谢春英介绍,其实,想要在服药时避开粘嗓雷区,只需要了解三个时间点:服药前,服药时,服药后。

服药前:温开水润嗓。在服药前,建议先饮用适量的温开水,湿润口腔和嗓子。这样做可减少药物在口腔中发生粘着,便于药物进入食道并顺利到达胃部。

服药时:前倾吞药更顺畅。将药物置于舌上,喝水后不要急于下咽,而是将头向前倾(作含胸状),这时再顺势将水和药丸一起吞服。

服药后:喝水防粘附。顺利服药后建议再喝一些水,这样做既可降低药片尤其是含有黏膜刺激性成分的片剂粘附于食管的风险,也可减少药物在口腔或食管中的残留。如果觉得喉咙有异物感,可尝试通过主动咳嗽来消除不适。

谢春英强调,第一,老年人应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服药,服药时专注可降低药物粘嗓的风险。第二,服药时尽量采取坐位或站位,为避免呛咳,不要躺着服药。第三,不要用热水送服。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药物都能用40℃左右的温开水来送服,水温过高在刺激喉咙的同时还可能使胶囊剂更容易粘附喉咙或食道。

链 接

喝水多少,视药物而定

谢春英坦言,日常生活中,整个服药过程一般摄入200毫升的水为宜:先喝一口水润润口腔与嗓子,再将药物送服,最后喝完剩余的水。但就某些药物来说,喝水量的多少却影响着药效,具体如下:

多喝水:喹诺酮类、磺胺类、阿昔洛韦、抗痛风药物苯溴马隆等容易在尿路形成结晶的药物,服药期间需要多喝水。阿仑膦酸钠对于食管有刺激性,在用药时需要喝大量的水,使药物迅速达到胃部。退烧药在用药后也需增加饮水量,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脱水。

适量喝水:胃黏膜保护剂、糖浆剂及含片,这三类药物在服用后,喝水过多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