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结直肠癌筛查研究启动 近2万广州人可获免费筛查
媒体报道
阅读:

文/图 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实习生 王建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陈钰峰

8月11日,针对中国人结直肠肿瘤筛查的研究在广州启动,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领衔,涉及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浙江5地,该项目将持续3年半,有5万人可以免费做结直肠肿瘤筛查,广州有近2万人。该项目将提高结直肠肿瘤筛查的灵敏度,制定《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干预指南》,并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

广州首期500名额可做四项检查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项目为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教授领衔承担,联合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在肠癌筛查领域的优势单位和团队共同开展。

中山六院副院长王磊教授介绍,该项目将免费筛查5万人,广州占了约1/3名额,将分期分次进行筛查工作。前期,在全国范围内将有1200个名额,可免费享受包括肠镜、粪便基因筛查、血液基因筛查和粪便潜血检查等全部四项检查,广州三家医院将占据500个名额,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此外,还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参与。

王磊说,通过这些方法对比研究后,后期免费筛查的4.88万人中,一半人将采用粪便潜血这一传统方法,另一半人则采用粪便基因或血液基因筛查,“要在前期实验对比后,才能确定到底是用哪种新方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广州每天约7.5人诊断为结直肠癌,早诊比例仅一成

兰平介绍,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在发达地区。

以广州市为例,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0000,相比十年前上升了50%,每天约有7.5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45岁左右成为主要发病人群。目前结直肠肿瘤在广州已攀升至肿瘤发病排名的第二位。

目前已知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平均需要7到15年,在这期间完全有机会早发现早治疗。大数据显示,早期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进展期肿瘤五年生存率则不足70%。

兰平说,在美国,近几十年来,结直肠肿瘤导致的患者死亡率下降了约一半,其中主要归功于筛查的广泛开展。但在中国,由于筛查并未广泛开展,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比例约为14%,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约80%的比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研究项目将制定筛查指南,提高早诊率

中山六院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邹鸿志说,在我国,问卷、粪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是传统的筛查方法。问卷法是结合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对筛查对象进行初筛确定高危人群,但是其准确性极低。

粪便潜血试验,以化学法为例,其阳性预测值约15%,即100个通过化学法检查为阳性的人,在随后的肠镜检查中仅15人会发现有腺瘤或者肠癌,其余85人则虚惊一场。

肠镜是确诊筛查结果的主要方法,但检查要吃泻药“掏空”身体,由于清肠和检查中可能带来的不适,依从率小于30%,导致筛查效果有限。因此,亟需建立更为经济有效的人群筛查方法。

邹鸿志说,目前,血液基因检测和粪便基因检测是较为新型的筛查方法。其中,粪便基因检测方法由中山六院研发,而血液基因检测是上海一家公司发明。

兰平介绍,研究项目将对已开发的粪便和血液肠癌筛查试剂盒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优化内镜筛查新技术,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人群特色的筛查新方案和高危人群的干预新方案,并完成两个方案的社会经济学分析。最终制定出一部《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干预指南》。

此外,该项目希望大幅提高结直肠肿瘤筛查的灵敏度,“希望肠癌从64%提升到85%,腺瘤从41%提升到55%,并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兰平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责编|刘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