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心血管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一些患者会被植入一些设备。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孟晓春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植入心脏的一些设备,会害怕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核磁共振。这是因为核磁共振存在强大的磁场和共振,有可能造成体内有磁金属发热,产生异常电流,或者对其产生吸引力,造成移位。因此,患者在做此检查时,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是否放了起搏器或除颤器?部分房颤的患者常会植入起搏器或者除颤器,但是磁场可以干扰起搏器或除颤器的脉冲,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从而迅速导致患者死亡。此外,电子起搏器或除颤器在强磁场中,还可能出现发热等现象,严重时可导致电极端头发热,灼烧心肌,造成心肌穿孔。
2.是否植入了动脉夹、弹簧圈?部分血管动脉瘤的患者可能会植入动脉夹、弹簧圈,这些材料大多用钛合金、商业纯钛或其他已知的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材料制成,一般可以耐受常规核磁共振的检查。但也有部分材料具有较高的铁磁性,不能做核磁。因此,植入后一定要充分咨询医生。
3.做支架是否满8周?一般来说,临床上使用的支架大部分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呈非磁性或弱磁性,移位或变形的可能性极小,温度的上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尽量要求支架术后8周再做核磁。这是因为支架完全内皮化一般需8周,内皮化后,可降低支架变形或移位的可能性及程度,这时支架大部分药物释放,内皮覆盖全面,方可行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