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戴希安 简文杨)“我可以感受到便意,控制排泄了。”听到女儿的回答,小丽的妈妈现场抹起了眼泪。19岁的小丽,多年来与“排便”做斗争。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为她进行了“股薄肌转移肛门重建术”,小丽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排泄了。
小丽出生3天后便被发现先天肛门闭锁,大便只能从阴道排出。由于家中父母都在村里务农,收入甚少,直到小丽8岁时才在当地医院做“肛门成形术、直肠阴道瘘修补术、继发性巨结肠切除术”。然而,小丽术后一直不能控制排便,在学校里每天都会溢出大便数次,身带异味,被同学耻笑嫌弃。
十多年来,小丽的妈妈带着她辗转求医,但医生都说手术也无法保证让古丽正常自如排便,路途上的奔波和寻医又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这让她们几乎失去了信心。后来,她们来到了中山六院找到肛肠外科主任任东林教授,经仔细评估,任东林决定为她进行手术。
“大便失禁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对于人的影响都非常大。”任东林说,大部分“大便失禁”,都是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或是无力造成的,也有像小丽这样先天因素导致的。任东林表示,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可以考虑实行手术治疗包括“股薄肌转移肛门重建术”。
这是个什么手术?任东林介绍,简单地说,手术将移植腿上的一条薄薄的肌肉到肛门处,让这条肌肉代替肛门外括约肌运动起来,从而让患者能够自如正常排便。手术需在患者大腿内侧打3个直径约6厘米的小切口,尽可能地保护血管和神经。
此前,任东林还接诊了来自宁夏的患者田大妈,她两年前因肛周脓肿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复发多次后又多次手术。2016年3月,她在“肛瘘挂线术”手术后出现大便失禁伴直肠脱垂。后来,她辗转来到中山六院就诊,同样接受了这个手术,现在已经可以正常排气了,有信心恢复正常排便。
手术后一周多的小丽,大便次数变少了,也开始有便意了。这意味着,她能够控制排便了,母女俩都十分欣慰。但面对术后的多次功能锻炼、神经刺激等治疗,昂贵的费用使小丽母女再次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