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炎症性肠病10年病例增24倍)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也许你从前从未听说过炎症性肠病(简称IBD)这一医学名词,但是如果你出现反复腹泻、血便超过6周、腹痛、体重莫名下降,甚至伴随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肛周脓肿等症状,那么极有可能就是炎症性肠病,而且这种病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目前国外出现了用用粪便移植来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方法,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胡品津教授指出,这种治疗方法现在还不推荐临床常规使用。
高脂肪饮食是诱发因素
胡品津教授介绍,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81~2000年间,国内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数增加了4倍,近10年炎症性肠病总病例数增长约超过24倍。珠三角、长三角成为IBD发病最高的地区。近10年间炎症性肠病的总病例达到了近35万,且每年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种趋势还会延续”。
胡品津表示,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有观点认为高脂肪饮食是该病的诱发因素,此外,遗传、细菌、吸烟都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从临床分析来看,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发年龄段在30~40岁,而克罗恩病的高发年龄则是20~30岁的年轻人。“从症状上来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反复腹泻、腹痛和黏性脓血便。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除了消化道的症状外,炎症性肠病还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问题,如关节炎、反复发生的口腔溃疡、发热、虹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胡品津说。
无法治愈但可有效控制
溃疡性结肠炎若不尽早治疗,病情加重会导致严重贫血,发病十年就有癌变风险,儿童患者甚至会影响生长发育,而克罗恩病的患者则影响肠壁全层,炎症和溃疡会穿透肠壁形成脓肿或穿孔,危及生命。
胡品津提醒,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据悉,由于病因并不明确,炎症性肠病无法治愈,但只要能早期诊断,通过药物、手术等综合诊治结合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
“粪便移植”暂不推荐使用
不久前,澳洲的一项研究对比显示,用粪便移植来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粪便移植治疗被大家认为是治愈炎症性肠病的最有可能的手段。
对此,胡品津表示,该研究目前只能证明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短期疗效,长期疗效尚未明确,此外对于粪便移植的明确效果以及使用方法等国际上并没有深入研究,不推荐作为临床常规使用。
(原标题:炎症性肠病10年病例增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