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11月12日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下消化道疾病分会场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就结直肠肿瘤NOSES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开展的条件与方向进行了精辟的解读。
王锡山教授以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发展历程为轴线,讲述了微创理念的产生及其发展完善的过程,而NOSES手术作为微创理念指导下的创新产物,其目的就是要尽量利用人体自然腔道实现治疗肿瘤的同时减少腹部切口,将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降到最低。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手术医生该如何正确的选择并实施NOSES或其它微创手术,往往事关手术成败及患者的生存预后。针对这一问题,王锡山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用丰富的病例及详实的手术录像资料向现场听众给出了自己的解答,获得了在场听众的积极响应。
微创理念的发展与实践
王锡山教授将结直肠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简单概括为“减状手术-根治手术-扩大根治手术-功能微创外科”,并表示微创外科的时代已经到来。微创的概念广义上来说就是尽量减少手术过程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任何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措施或观念都可以纳入微创外科的范围;而狭义上讲,微创主要指手术入路的选择。
传统结直肠外科手术一般选择在腹部做切口作为手术入路,根据具体术式的不同,有的腹部切口要求做得很大,动辄十几二十公分,甚至“顶天立地”,即使是阑尾切除这样的小手术,腹部切口也往往有5公分以上,由此可见传统结直肠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并不能很好的契合微创外科理念。
随着腹腔镜、肠镜、达芬奇机器人等新兴医疗器械的出现,越来越多旨在实践微创理念的外科新术式不断涌现,如常规腹腔镜手术、Ta-TME手术、TEM手术、3D腹腔镜手术、手辅助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NOSES术及NOTES术等。这些手术各具特点,王锡山教授在给我们分享各种手术优缺点的同时,告诫我们不能为了微创而微创,术式的选择的始终要以病人能否获益为前提,只有能够妥善选择相关术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NOSES术介绍及病例分享
NOSES术是NOTES术的衍生术式。NOTES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指经口腔、胃肠道、阴道、膀胱等自然腔道进入腹腔、胸腔等,使用软质内镜进行各种操作,包括腹腔探查、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肾切除手术等。而NOSES术则指使用腹腔镜器械、TEM或软质内镜等设备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经自然腔道(阴道或直肠)取标本的腹壁无切口手术。
NOSES术根据结直肠肿瘤部位及标本取出腔道的不同可分为十类(I~X式),几乎囊括了所有部位的结直肠肿瘤类型。会上王锡山教授还向我们展示了使用NOSES术同期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直肠癌肺转移病例,让与会者大开眼界。两例病例都做到了比常规手术更小的手术切口及更短的手术恢复时间,体现了微创理念的应有之义。
但是王锡山教授同时指出,NOSES术相比结直肠肿瘤传统手术,具有技术难度高,人员培训周期长;手术费用高,设备依赖性强;缺少大样本临床研究证据以及适应人群有限等特点,要在满足基本的硬件及人员素质条件下辩证的判断是否以及如何使用该术式,同时鼓励参会者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现成的术式,而应该结合微创外科理念的精髓积极创新,将微创外科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