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放化疗伤卵巢,先把“种子”存起来
媒体报道
阅读:

中山六院成立华南首个“生育力保存库”

放化疗伤卵巢,先把“种子”存起来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简文杨 韩晓晶

 

  数年前,10岁的白血病女孩在接受化疗3年之后,激素水平已经濒临绝经状态,即使生殖医学介入也无法挽救,成为她终生的遗憾。

  而在上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在为一位患有晚期直肠癌的23岁女大学生实施姑息性放化疗之前,有意识地为她行腹腔镜手术取了一侧卵巢组织进行冷冻,期待患者治愈后熬过5年临床期,重新将健康的卵巢组织移植回体内,能够正常生育。

  据了解,像这样提前为肿瘤患者保存生育力的操作,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已经陆续进行了8例。9月8日,该院“生育力保存库”正式挂牌,计划重点为有需要保存下一代“种子”的特殊人群尤其是肿瘤患者服务,这也是华南地区首个“生育力保存库”。

 

放化疗致卵巢早衰

  对女性来说,卵子是有限“资产”,每来1次月经,就损失一批卵泡,大多数女性在进入40岁后,卵巢储备及功能已明显下降甚至衰竭。然而,目前育龄女性还要面对盆腔手术、妇科疾病(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需要做剔除的)、肿瘤转移、某些遗传性疾病等可能导致卵巢功能下降乃至卵巢早衰的风险,而最严峻的莫过于很多肿瘤患者必须接受放化疗,这会对生殖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梁晓燕指出,当今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及年轻化,乳腺癌、卵巢癌、血液肿瘤等侵袭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但大部分患者在治疗时,无暇顾及可能被损失的生殖能力。然而,一旦他们获得了较好预后,想要生子时,才意识到没有机会了,往往后悔不已。”

  该中心副主任曾海涛也表示,放化疗对卵巢的伤害,几乎是必然的。资料显示,年轻女性化疗后第一年绝经风险已经达到50%-90%,而卵巢早衰的几率也高达42%。因白血病接受了化疗的小女孩,多数在20-25岁就绝经了。

  此外,因各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以及血液系统疾病,需要做放化疗、骨髓移植的,同样面临着卵巢早衰的风险。

  “这些患者想要在日后如愿生子,最好是提前保存生育力,将卵子或卵巢冷冻起来!”曾海涛强调。



冷冻卵巢保生育力

  针对女性,目前保存生育力的方式有卵子冷冻(针对未婚女性)、胚胎冷冻(针对已婚女性)以及IVM(即提取不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等。临床上,只要卵巢尚健康的患者,一般都会同时取卵巢组织皮片和卵子进行冰冻,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育机会。

  早在2012年2月,梁晓燕团队就曾联合美国生殖医学专家SILBER教授完成了国内首例单卵双胎卵巢组织原位移植手术,将双胞胎妹妹的卵巢组织直接移植给因金属中毒而卵巢早衰的姐姐,术后三个月,姐姐恢复月经,半年后成功生成卵泡。

  据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临床与胚胎专家方丛介绍,卵巢组织冷冻一般取的是能够生成卵泡的卵巢外层组织,一侧卵巢可以各取一半,将组织切成0.5-1厘米的多个小块,用液氮冷冻起来。当卵巢组织解冻移植回卵巢后,多数患者可以在术后3-4个月恢复月经来潮,术后半年逐渐恢复至正常,从而可以正常受孕。“一次卵巢组织移植大致可维持7-11年的生殖功能,如果移植后受孕不理想或多年后还想生育,也可再次解冻其他备选的组织进行移植。”

  但是,如果卵巢不幸已被癌细胞侵蚀,还能冻卵吗?答案依然是令人振奋的。在中山六院生殖中心已经做了生育力保存的8例肿瘤患者中,其中一名卵巢癌患者就通过IVM技术提取了20个卵细胞。经培养,有15个成功升级为成熟卵,后受精发育成9个好的胚胎进行了冷冻,现正安静等待着移植回母体的那一天。

  “IVM技术无须促排卵,也适用于需要紧急进行肿瘤治疗或不适应促排卵药的患者。”梁晓燕表示。

 

冻卵仅限患病人群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全世界经卵巢组织移植技术诞下的婴儿已超过121例,这些妈妈们在明确疾病治愈后,接受卵巢组织再移植3-5月内自然恢复了月经来潮,术后1-2年自然怀孕诞下健康婴儿。

  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自2012年开展“生育力保存”服务,先后为鼻咽癌、乳腺癌等多名患者做了卵巢和胚胎冷冻,技术上已与国际接轨,冷冻卵子/胚胎的苏醒率达到99%。曾海涛透露,取卵和取卵巢组织的实际操作都不难,“肿瘤患者在接受根治手术的同时可以顺便完成保存生育力的手术,并不会耽误后续的化疗。”

  相对女性来说,男性保留生育力还更便捷,青春期后的男性可以直接选择精液冷冻保存。至于患有血液病的儿童,也可以选择在化疗前冷冻卵巢组织或睾丸。

  据悉,手术取卵/精和材料费约2万元,后续的保存费用每年为1000多元(注:调价后可能费用会提高)。

  作为目前保存生育能力最可行的措施,冷冻自体卵子或卵巢组织也引起了一些大龄未婚女青年的极大关注,早前,大陆女星徐静蕾就曾因冻卵引起热议。但据梁晓燕教授介绍,出于伦理要求,目前国内政策限定冻卵人群只能是有医学指征的女性,包括肿瘤或因其他疾病导致卵巢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越来越短、B超下检测双侧卵泡少于6个、FSH(促卵泡生长激素)>10等)的患者。